照顧跨界|跨政策-專訪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 高齡住宅產業化發展 政策因應長者需求

照顧跨界|跨政策-專訪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 高齡住宅產業化發展 政策因應長者需求
2022/09/20
作者/專欄

↑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攝影/汪忠信)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面對老化強襲與在地安養議題, 住宅政策如何滿足長者需求?照顧產業又該如何與高齡友善住宅連結?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在接受專訪時強調,未來勢必要將高齡友善住宅產業化,不能僅是歸於社福路線,而高齡服務有賴各方條件成熟,一同撐起。

「『在宅安養』仍是未來核心,如何兼顧品質也是一項考量,」花敬群說,目前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簡稱國家住都中心)任務就是做出範例來,以社會住宅(簡稱社宅)為例,國家住都中心興辦社宅必保留社福空間,這也是住宅法第33條明訂社宅應保留一定空間供作社會福利服務、長期照顧服務等必要附屬設施之用。

各地方政府及國家住都中心興建之新完工興建中,及已決標待開工社會住宅案件之附屬設施達168處,其中43處為長照服務空間,約佔四分之一,不僅提供給社宅的高齡長者,也將周邊社區服務需求納入。且為保障高齡長者入住權益,住宅法也在去年6月修正,保留給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由30%提高至40%,並在評點抽籤上採加分或保障名額等措施,以維護高齡長者優先入住。

面對老化強襲,國家住都中心興辦社宅必保留社福空間,不僅提供給社宅的高齡長者,也將周邊社區服務需求納入。(圖片來源/pixabay)面對老化強襲,國家住都中心興辦社宅必保留社福空間,不僅提供給社宅的高齡長者,也將周邊社區服務需求納入。(圖片來源/pixabay)

截至今年7月,社宅戶數達59,292戶,包租代管累計媒合超過4萬戶,累積達成約10萬戶,已達本年度計畫目標值(直接興建8萬戶、包租代管6萬戶)之7成。花敬群談到,目前政府將手上可掌握的資源,進行運用以滿足多元需求,包括社宅興建、包租代管等。社宅對於弱勢長者照顧不僅只有低廉租金、品質合宜的住宅空間,還有更多的生活扶持及能力培植的服務與機能。此外,一般社會的高齡市場也需要被重視,不只有服務弱勢族群,不只是侷限社會福利政策,在住宅政策上亦逐步落實。

都更引進長照 導入公益據點

「信義兒福A1公辦都更案」(簡稱兒福A1案)為因應高齡社會的需求,其高齡友善、長照中心等公益比例高達7成,正是國家住都中心透過公辦都更,引進長照服務模式,導入公益據點來打造生態系社區模範,回饋項目結合A1基地為「全齡生態系社區」定位,讓附服務的高齡出租宅漸顯商品化。這招商模式亦是國家住都中心首次嘗試。

「這模式在其他縣市成屋條件下,反而是比較可行的。」花敬群點出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黃金地帶實驗,其實難度才是最高的。畢竟需要導入服務項目,社區要夠大、戶數夠多,且具經濟規模下,還能部分攤銷單位成本。故未來只要周邊交通便利、醫療服務機能較佳的鄰近都會中心之地區皆可依此概念設置。

兒福A1案是以社會高齡議題為主軸,將社會公益、政策效益、永續經營三者思考(邏輯)而產生的案例。花敬群進一步分析,兒福A1案讓政府取得需要的公益服務空間、讓住宅政策提供不同的高齡服務產品、讓出資人看見開發效益及高齡服務產業的永續經營藍海。這樣的模型應該可以導入一般中產階級社區來推行發展。他建議建商推案時,可以思考如何與長照服務團隊做一連結,甚至是跨業合作。

"未來高齡友善住宅勢必產業化,而高齡服務有賴各方條件成熟一同撐起。"

集結產業聲音 取經他山之石

除了直接興辦社宅、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方案等,亦透過長者換居提供高齡長者適居環境、旅館轉型社宅措施提高社宅供給量,這些政策面供多元居住協助管道,皆為滿足友善高齡長者居住環境需求。

為實踐「在宅安養」理想,透過政策提提供多元居住協助管道,滿足友善高齡長者居住環境需求。(圖片來源/pexels)

為實踐「在宅安養」理想,透過政策提提供多元居住協助管道,滿足友善高齡長者居住環境需求。(圖片來源/pexels)

政策上另針對全台約佔總住宅量46%以上的逾30年老舊公寓,花敬群指出,目前以重建、整建維護或增設電梯方式來改善無障礙環境,雖說政策推出遭遇頗多問題,但在輔導團隊勘評宣導、協調整合與溝通,加以各法規鬆綁、簡化與補助等多元管道協助後,民眾申請意願亦有所提升,進而達到友善高齡、提升居住品質。

花敬群指出,高齡生活服務,包括長照服務團隊要進入社區,業者要把商業模式發展起來,背後涉及整個高齡長者生活平台的建構與操作模式,像是政府如何發揮作用?跨域跨業供給模式如何形成?怎樣導入中產階級社區?政府部門及產業界應該組團出國考察,或舉辦產業高峰會,集思廣益激盪思考。透過國外取經與凝聚共識,爾後擬定實驗計畫再大幅推廣。

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1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