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居護《科技照護 用愛守護》 攜手侯昌明為照顧環境發聲

台灣居護《科技照護 用愛守護》 攜手侯昌明為照顧環境發聲
2022/09/17
作者/專欄

↑台灣居護與藝人侯昌明(左二)一同《科技照護-用愛守護》,共同為台灣長照出一份心力!

2018年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短短幾年過去,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晉升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持續攀升意味著未來高齡照護需求將急遽上升,無可避免的照顧責任,將直接衝擊一個家庭的經濟和時間分配,但在照顧資源有限,市場供需不足的情狀,該如何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

「台灣居護」承襲荷蘭博祖克(Buurtzorg)跨專業照顧模式,以「鄰里照顧、在宅終老」為願景,透過IOC智慧整合照顧系統與跨專業照顧團隊,獨創一套專屬亞洲華人的照護模式,引領台灣居家照顧產業進行創新改革,短短四年間,突破長照失能圍籬,串整居家、日照與社區,打造鄰里守護的「好好生活圈」,不僅讓團隊的整體服務人次突破百萬人次;居服員的平均照顧個案人數從過往的4.4人,增長到6人,效能逐漸趨近日照或住宿機構的8人;居服員的平均月服務工時也從96小時成長到140小時,平均月薪可達5.5萬;110年服務滿意度調查94.7%,高於衛福部93.7%。

共享共好的環境 台灣居護不僅守護個案也守護工作人員

台灣居護是一個講求共好與跨專業的團隊,由護理背景汪秋蓉、管理背景張宏庠、醫學與長照背景高燕彬與「荷蘭博祖克」亞洲代表人Stephan共同成立,承襲「荷蘭博祖克」以鄰里照顧,融合在地文化的照顧模式,以被照顧者為中心,家為單位,洋蔥式的向外擴散。透過12人為一組的照顧團隊服務居家與社區,採自立支援的照顧,讓被照顧者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之效益。

把每位照顧者與員工,都當作家人看待的汪秋蓉,把照顧當作一種天職看待,只要有照護需求,他一定首當其衝,也因此當疫情嚴峻時,他不僅幫所有員工都保了防疫險,更是第一位穿兔寶寶裝進入染疫案家進行服務並帶入遠距醫療跨專業團隊的護理師,也因為台灣居護有這樣的董事長領頭,創造出員工對照顧的熱忱與安心;而另一方面,為了打造一個「共享共好」的工作環境,薪資優渥領先優於居服業界,台灣居護執行長張宏庠表示:「台灣居護在「團隊自治」、「資源平台」與「資訊系統」上施力,然後用在「創新發展」、「員工待遇」、「教育品質」上。」這也難怪,台灣居護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讓團隊從7人成長為350人;服務個案量從250人成長為3,000人;服務人次更是達到一百萬人次!最重要的是台灣居護因為善用科技,讓居家護理師與個案及其家屬溝通更加緊密,幫助整合了解個案近況,有效率的節省所有工作人員時間,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讓居家護理師能把更多心力放在個案身上。

台灣居護執行長張宏庠分享服務特色及目前在台灣的服務成果

台灣居護董事長汪秋蓉分享創立初衷

呼籲大眾重視長照問題! 藝人侯昌明現身分享照顧失智父親22年心路歷程

長期照顧失智症患者壓力之大非主要照顧者可以想像,活動現場邀請到曾照顧22年失智父親的藝人侯昌明。侯昌明表示回想起當年父親查證出患有失智症時,他才32歲,而太太曾雅蘭27歲才剛嫁給他,就得一同扛起照顧公公的責任。當時長照資源沒有現在豐富,自己也不放心將父親送到安養中心,就與老婆曾雅蘭自己照顧。在照顧父親期間,壓力過大加上來自親戚過度關心,讓曾雅蘭一度罹患憂鬱症,兩人曾爭執到要離婚,在照顧父親、兼顧家庭兩難之下,他們決定聘請看護照顧失智父親,換取喘息的空間。

但外籍看護不好申請並且看護也得定期返國,曾有過近兩個月時間,父親無人照顧,找人幫忙也非常困難,情急之下,連岳母都去拜託了。回想起先前照護的種種困難,侯昌明表示:「真的很高興看到台灣居護將這麼好的居家照護模式引進台灣,透過失能失智者本身、家人、居家護理師及社區鄰里的協助,不僅讓失能失智者可以安心待在家,也能減輕照護者的壓力及負擔。長照是一條艱辛漫長的道路,期望台灣的長照資源能越來越豐富,幫助到更多的家庭。」

藝人侯昌明(左)現身分享照顧失智父親22年的心路歷程

活動現場貴賓進行打板儀式,展現台灣居護《科技照顧 用愛守護》行動力!(從左至右,主持人蕭彤雯、藝人侯昌明、台灣居護張宏庠執行長、台灣居護汪秋蓉董事長、台灣居護高燕彬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