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雪山隧道,車子從國道5號下了交流道,不到10分鐘就來到宜蘭壯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穿梭田間小路沒多久,來到一棟白色歐式建築物前,不知情的人會誤以為來到一處既優美且清幽的頂級民宿。「你們真是我們的小太陽!昨天宜蘭還陰雨綿綿,今天雨停了,還出了太陽!」用爽朗笑聲熱情迎接我們的是頤養家長照社團法人附設「嗣大人」住宿長照機構董事長職念一。
蘭陽平原的田間座落著一家創新獨特的頤養家長照社團法人附設「嗣大人」住宿長照機構,這是全台首家取得核可的住宿式長照社團法人機構。(攝影/劉國泰)
長服法實施後 首家取得法人資格機構
《長期照顧服務法》實施後,頤養家是第一家取得長照社團法人資格。職念一上校退伍後,創立盛揚興業有限公司,為改變一般人對人力派遣公司的既定印象,職念一的公司主要負責承攬公部門勞務人力,正派經營做出口碑,也備受肯定。
為什麼想要投入長照業?職念一的思緒頓時拉回7年前,他娓娓道來,父親中風超過20年,與父親恩愛逾恆的母親無怨無悔照顧著。「我爸都不讓別人碰他啊!」職念一在軍中服務,還要分擔照顧父親的責任,於是幫忙洗澡、理頭髮,有時他留守部隊一星期,父親就整整一星期不洗澡。
職念一說,雙親65歲時去做健康檢查,中風父親一切正常,身為主要照顧者的母親,報告卻是滿江紅,為讓母親稍有喘息空間,職念一把父親送到宜蘭一處機構,誰知父親入住後吃不好、睡不好,短短2個月,體重狂掉12公斤,心疼不已的母親便偷偷騎著電動車,把父親跟家當帶回家。
母照顧中風父反累壞 起心動念辦機構
職念一不捨母親勞苦,更心疼暴瘦的父親,於是他起心動念,想要籌設一家讓長輩能安心就養的機構,但「長照門外漢」的他不知從何著手,加上身邊的朋友不斷勸退說:「那個不好做啦,法令也不明確。」
心中萌生這個念頭後,在2015年時,職念一便在宜蘭三星購地,不過,「蓋」與「不蓋」陷入長考。2017年初春,天人交戰、陷入苦思的他無意間造訪宜蘭一處名山古剎,誠心向菩薩擲爻祈求,廟裡住持見他若有所思,於是問他「在祈求什麼?」得知職念一的來意後,住持告訴他:「對的事情就要去做!自然會有貴人來幫你。」
住持一句話讓職念一決心「就蓋一間自己也想住的機構!」他當時籌措到3,000萬資金,賣掉三星那塊較小的地皮,2017年底動工興建位於壯圍的嗣大人機構現址,總投資費用高達1億3,000萬元。為了省錢,職念一把錢花在刀口上,鋼筋、水泥、磁磚自己買,這麼一來足足省了2,000萬元。
嗣大人一磚一瓦都是職念一親手設計,處處可見他的巧思,貼心的他,甚至挖空牆面,只為了設置採光良好的透明電梯,讓長輩搭乘電梯時也可以欣賞窗外的絕美風景。
秉持著一股信念,職念一四處參訪取經,為了籌設一家讓長輩能安心就養的機構,嗣大人一磚一瓦皆由他親手設計。(攝影/劉國泰)
嗣大人於2018年11月完工, 2019年8月申請立案成功,硬體建築是落成了,但問題來了,「到底要怎麼經營?」其實,職念一為了經營長照機構可謂苦心孤詣,多年來他四處參訪、全台走透透,就是為了向各大安養機構取經,「我參觀不下100家機構耶。」
四處參訪機構取經 吃閉門羹備感挫折
他帶著宜蘭伴手禮到處拜託人家,希望能入內參觀,可能是同行相忌,願意讓他觀摩的機構寥寥可數。許多同業怕他搶生意心存戒心,吝於分享相關經驗,即使願意讓他參觀的,也只開放1樓,2樓以上謝絕參觀,常吃閉門羹讓他覺得挫折感很大。
原本打算一次興建2棟長照大樓,這些過程使得職念一態度轉趨保守,他認為還是要穩紮穩打,所以放慢發展腳步,一次只蓋1棟大樓,經由慢慢摸索,他研究出一套獨特的經營哲學。
自創獨特照顧方式 體貼長者無微不至
嗣大人的大樓共455坪,按照法規可收置93床,但為了增加住民使用空間,機構中僅設置50床。為一掃安養機構予人狹窄、擁擠、陰暗、骯髒的刻板印象,他將嗣大人打造成溫馨、優雅、有品味、有質感的空間,裡面還布置了99幅宜蘭在地畫家盧紹華的風景名畫,「每一幅都是真跡,沒有贗品!」為的就是讓長輩欣賞宜蘭的明媚風光,生活在熟悉的情境。
「環境設計得這麼舒適,就是要讓晚輩能多駐足陪伴長輩。」職念一說,長輩最掛念的還是家人,他希望翻轉家屬的觀念,有些晚輩只想把長者丟在機構中,卻不想陪伴與探視,因此嗣大人比較不願意收置孩子長年旅居海外、無法經常來探親的個案。
半生戎馬的職念一自然而然流露出一股英氣,看似是硬漢,卻有柔情的一面,從嗣大人自成一套創新、獨特的照顧方式可見一斑。有別於傳統機構,在嗣大人舉凡從長者的伙食到沐浴,職念一都有自己的堅持。他記得曾參訪的機構中,長輩吃飯用的是大鐵碗,菜都爛爛的,「我自己都不會吃了,可以給長者吃嗎?」處處可見他為人著想的暖心之舉。
為了讓長輩吃到熱菜熱飯,一開始特別採用保溫餐盒,並將飯菜明顯區隔,而不是讓人難以下嚥的大雜燴,最近則改用日本進口的餐盤,保溫效果更好,此外,長輩不必坐在輪椅上駝背吃飯,而是坐在配合桌子高度的椅子上,舒舒服服用餐,不再覺得「卡卡的」,也不會消化不良。
有別於傳統機構,在嗣大人舉凡從長者的伙食、沐浴到活動安排皆自成一套創新、獨特的照顧方式。(攝影/劉國泰)
與一般機構大不相同的是,職念一選擇在夜間為長輩洗澡,為什麼不是在白天洗呢?他因為有照顧父親的經驗,十分清楚「長輩早上洗完澡,下午便會滿身大汗,晚上怎麼可能睡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特別引進國外的洗澡椅,讓照服員能直接將長輩從臥室推到浴室洗澡,浴室內也裝設暖氣,避免長者因溫差過大而著涼,照顧長者無微不至。
因為嗣大人住宿機構是鎖定高端客層,添購設備不惜砸下重本,像日本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一台造價500萬元,價格「貴森森」,但只租不賣,他選擇購買由台灣福寶公司與工研院攜手研發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雖然要價200萬,但失能、中風的長輩復健效果非常好。機構中還有氫水機、洗手機等高科技產品,將長輩伺候得服服貼貼。職念一笑說,機構中的氫氧復健機對長輩是一大利器,氫氣可以降低體內發炎、降低血糖,有情緒躁動的長輩吸了3∼5次後,情緒明顯穩定下來。
把員工擺在第一位 給員工最好福利
職念一的經營管理哲學很值得「慣老闆」學習,他總是將員工擺在第一位,他認為「只有照顧好員工,員工才會好好照顧長輩。」頤養家員工享有優渥薪資,他希望員工擁有自主意識,不斷自我成長。
頤養家體系在業界做出名聲,吸引很多人爭相投資,職念一說,曾有頗具規模的飯店業者捧著鈔票要來投資,他納悶大飯店為什麼要來投資長照業?對方告訴他「因為長照業沒有淡季、旺季之分,飯店有。」
雖然他將長照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但不可諱言,社會普遍將安養機構列為「嫌惡設施」,他笑稱,當初機構在興建時,不明究裡的鄰居還以為是要蓋民宿,知情後紛紛表達抗議,有人甚至揚言,如果半夜聽到救護車「歐伊歐伊」的聲音,就要撂人來包圍機構。
機構內擺設宜蘭在地畫家盧紹華的風景名畫,打造成溫馨有質感的空間,職念一用心照顧每一個長輩及員工。(攝影/劉國泰)
當初抗爭劇烈的鄰居,現在反而想將土地賣給職念一。職念一打趣說,鄰居從開始的反對,到後來與頤養家員工逐漸熟稔,還不時把自己種的菜送過來,這代表一般人對長照機構的印象已漸漸改觀。他表示,頤養家旁邊這塊土地,未來將規劃興建失智照顧專區,經營團體家屋。
除了打造頂級服務的長照機構,職念一也涉入醫材事業,經銷代理優質長照產品,未來更著手規劃設立物理治療所和診所,鎖定中風復健和預防醫學的市場,多角化布局照顧產業發展。職念一透露說,預計明年年底,在宜蘭市將拓展物理治療所和診所,可以支援長照機構服務,也延伸到中風復健和骨科,讓整體服務可以更全面,跨域串聯整合發揮力量,「別人談醫養合一,我是希望實現養醫合一。」
長照是希望的產業 不是高度管制的社福
職念一提及,近幾年外界對長照不良觀感漸有改變,從質變到量變,社會各界咸認要讓長照產業化,這是非常正確的方向,尤其日本等國也是這樣。「長照是民生產業,而不是高度管制的社會福利。」職念一說,政府過度干涉控制長照定價,業者為獲取利潤千方百計苛扣成本,最後受累的恐怕會是被照顧的長輩。
職念一期許,台灣長照產業能提高照顧品質,更希望,認同他理念、志同道合的朋友,能一起攜手合作。
投身長照服務無怨尤 全家人成職念一後盾
雖然職念一的友人當初並不看好長照事業,但職念一的家人倒是十分支持,他的3名兒女都在頤養家幫忙,2個女兒是照服員,兒子則是社工,就連職念一母親也因為喜歡蒔花弄草,以至於機構裡的花草樹木多半是由職媽媽親手栽種。一家人齊心協力,也經常腦力激盪出不少火花。
職念一介紹3個孩子分別畢業於國北護長照系、社工研究所、法律系所等,至於為什麼會到機構幫忙?「因為他們認同老爸的理想,也體諒我投入長照的辛苦。」像社工系畢業的兒子,在等待當兵的4個月空窗期,職念一就找他來幫忙4個月,採訪當天,可見他忙著協助長輩復健、玩遊戲,相處、互動親如家人。
家人是職念一最大的支柱及動力,3名兒女現在都在頤養家幫忙,機構的植栽由職媽媽親手栽種。(攝影/劉國泰)
職念一對頤養家員工有個要求,就是要會說越南語、印尼語,這個構想是來自大女兒的點子。原來,大女兒為了與外籍照服員溝通無障礙,主動學起越南語、印尼語,還認真勤做筆記,與外籍照服員感情愈來愈好、相處融洽,有時外籍照服員吵架,大女兒還扮演潤滑劑角色,居間調解斡旋,職念一忍不住流露驕傲之情:「他表現很好,最近才升為照服組組長。」
除了3個孩子,就連擔任國小老師的妻子也十分支持,讓他無後顧之憂,「太太照顧孩子、我照顧老人家。」儘管孩子都投入自家機構,但職念一卻從沒想過一定要孩子接棒,尊重孩子未來工作選擇。而眼前一家人共同服務,為了夢想共同努力,成了職念一的堅強後盾,也是內心的一大欣慰。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2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