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產業講了20年,高齡友善住宅需求擺在眼前,如何供給、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將其建構起來。」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在「第5屆高齡友善住宅論壇」有感而發。他指民間團隊和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以下稱國家住都中心)同力建構已有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政府還要、還能做些什麼?」
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
趨勢1-社區共融 國家隊領頭羊拚模範
面對銀髮友善社區或高齡化社會居住問題,政府著手資源盤點並進行運用,以滿足多元需求,如國有地公辦民營,除部分弱勢族群,住宅政策亦擴及一般高齡族群需求,花敬群舉兒福A1案附服務式出租住宅說明,「如何將多元整合成最後真實樣態,將有賴各產業跨域跨專業,一起凝聚服務量能。」
政府戮力拚實踐,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資深分析師黃毓瑩亦列舉美日政策;2015年日本版CCRC(指持續照料之複合式銀髮社區)不開發新場域,而是盡可能使用原有建築場域,讓長者健康入住,融入多世代開放社區。並由硬體(建築)轉向軟體應用發展,發展出各具特色商業型態,如職棒球隊主場附近設置「職棒/J聯盟合作型的CCRC」、活用老旅館設置「旅館/飯店連鎖型的CCRC」等。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資深分析師黃毓瑩
趨勢2-轉型獻策 提前部署超高齡社會
日本CCRC將銀髮社區轉換成多世代共創,透過社區共融解決城市產業空洞化,比較美國經驗,黃毓瑩也說,美國大學連結退休社區尤顯特別,將大學結合退休社區,在人力資源、土地、財務、設備等方面進行合作;如大學提供退休社區土地、活動方案、公共設施等資源,而退休社區則供給財力、人力資源等,經營重點則鎖定「社區與學校的關係」與「社區所提供之照護程度」。
黃毓瑩認為,國內也可鼓勵私校退場轉型高齡住宅場域,好處是教職員不用離開原服務處可直接轉銜任用、可活化使用校區、可多元化發展如品牌授權等。社區與學校雙向連結,居住的長者、資金提供者、營運商、建商、學校、學生、社區周邊居民等都將因此受惠。除了私校領域的加入,黃毓瑩亦預期明年新的高齡友善住宅場域,將不再只侷限於居住方面,還將擴及生活與自我價值的功能。他建議業者,除了硬體部分,更要注意其價值與定位。
針對目前「旅館轉社宅」新型態,富裕傳承管理顧問董事長、同時也是幸福久久窩創辦人盧集義語帶肯定地說,「轉型」就是用最精簡的成本打造商機,與其投入大量成本重新建築,倒不如運用現存閒置房產(建築體),直接省掉前置成本。他強調,幫助長者透過高齡友善住宅空間規劃提升生活品質,已是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必然趨勢。
幸福久久窩創辦人盧集義
趨勢3-聚焦多元 複合經營如雨後春筍
從政府委託民間經營銀髮住宅,一路摸索到大規模住宿量體的養生園區如長庚養生村、潤福生活新象,到近期多樣化的高齡者友善住宅,如樂陶居中和館、合勤共生宅、日勝生的日初不老莊園、好好園館、台灣房屋亞洲健康智慧園區、新光新板傑仕堡等,皆足以窺見住宅樣貌愈發多元繁盛。
對於長者居住場域從機構換置到生活社區,住商機構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謹慎點出,高齡友善住宅不是蓋棟建築物就完事,對建商而言,硬體部分尚在本業範圍,但軟體就須搭配對外支援(醫療)系統、完善物業管理及相關生活照顧服務等,換算下來管理成本很高,尤其服務的對象是「人」,變數更大。雖說考量企業社會責任(CSR),但企業本質還是需要獲利的,要對股東負責。以市場上多數養生村、養生園區,採用繳付保證金與月租管理等門檻來保持財務現金流即知。對業者而言,或許政府在金融財務方面需要釋出更多配套誘因,大家更要回歸基本面思考的是「長者能負擔得起嗎?」
住商機構企研室經理徐佳馨
不過,推動共生宅的合勤健康事業董事長李柏憲仍樂見未來前景,「屋主願意將房子透過逆向抵押設定一途,代表著(長者)移居的意願鬆動。」對於政府,李柏憲建議,比照「建築物起造人(建商)按照工程造價提撥(管委會)公積金,為公共基金財源之一」來要求開發商,針對外圍環境影響提撥一定比例之公積金給區公所,留給由當地非營利事業組織申請活動所用。如此一來,不僅照顧內部住戶,連同外部周圍民眾皆可參與、受惠。
合勤健康事業董事長李柏憲
台灣房屋總裁彭培業也看好未來發展趨勢,他表示台屋斥資50∼ 60億元規劃一個退休後能遠離污染、健康生活,及退休後還能夠保有社會連結「活性」的「亞洲健康智慧園區」,以ESG 概念+PIUS 概念打造長者居住空間,希望透過「新住宅型態」來解決居住問題,戮力完善台灣的幸福力。
台灣房屋總裁彭培業
以產業歷史軌跡來看,市場從來就不是恆常不變的,新藍海正是隨著需求演進不斷被創造出來,而創造高齡友善環境與發展新住宅服務模式,正是走向新藍海不可逆之趨勢。
出租/出售高齡友善住宅特色、費用比較表:
註:入住條件多以年滿50~65歲、日常生活能自理、無法定傳染病、精神疾病、失智症、癲癇控制不良或器官移植病況不穩者,及通過醫院身體檢查合格者。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2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