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 長照機構常見到護理師與社工師穿梭,但其實還有一些專業服務工作者,譬如職能治療師(Occupational Therapist,簡稱OT)同樣扮演重要角色。而提到職能治療,最常見與「復健」掛勾,起因於當年職治專業在台灣發展時,由復健科醫師把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工作加入診療流程,台灣法規也把職能治療框架在復健之下。
精彩上篇別錯過:訓練融入生活-職能治療師巧思設計 協助長輩重建生活功能(上)
好取得、生活化是OT選物關鍵字
職能治療師重視「 功能」,訓練個案的活動設計以功能為導向,再往外延伸思考哪些產品適用於活動。趙崑陸說明,職能治療師關注讓個案練習,如何恢復原本功能,或調整以其他形式運作,還是兩者並行,並提供訓練和輔助策略,「是否適合個案、 容易上手或接受,療效會不同。」
職能治療師訓練個案的活動設計以功能為導向,藉由彩色放大圖卡識別,增進認知與記憶。(圖片來源/趙崑陸)
趙崑陸曾自行研發,推出「生命留聲機」,透過點讀錄音筆設備,讓長輩針對懷舊主題進行聽覺回饋;或是職能治療師常用「圓形貼紙」,可以多元變化創作形式,訓練長輩空間概念、手眼協調、專注力等多項能力。
謝彥緯則談到,以永安樂齡日照中心為例,最希望長輩恢復可以參與日常生活的功能,所以在中心裡增設「生活復能室」,從一天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動作中進行分級訓練,從動作訓練結合輔具,舉例來說,由躺到起身的動作需要起身扶手、走路需要的各式行走輔具、刷牙洗臉所需要的牙刷毛巾、開始享用餐點前必須鋪設止滑墊、備妥輔助食器,最後前往廁所時,需要有馬桶增高坐墊以及浴廁扶手等等,讓長輩在環境中練習如何維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永安樂齡日照中心將動作訓練結合輔具,移動式輔具助長輩開心參與團康。(圖片來源/永安樂齡日照中心)
長輩以前可能常坐輪椅,但只要透過拐杖、多功能站立行動助行器,就可以推著輪子慢慢走路;產品可以視長輩身高調整高度,助行器下面加板子,就可以練習站立。生活類的輔具也很實用,比如一些改裝過的筷子、湯匙、洗澡刷等,藉由這些小道具,長輩在生活上就能自立。另外像各部位肌力訓練的設備、類似腳踏車功能的產品,還有桌遊類,也都有蠻好的輔助效果。
「列為採購的產品,除了用品本身,專業服務也算是一種產品。」柯宏勳提出獨到觀點,專業服務也可以是其中一個被採購的「產品」,提供專業輔具使用指導;比如站立機其實可以使用在園藝上,一般業者可能不知道怎麼用來跟個案做連結,職能治療師就可提供這項服務。此外,電動床、移位輔具、活動床邊扶手、各式氣墊,或音樂、藝術、園藝、懷舊相關的活動道具,廠商設計時要思考到個案的使用需求,國外的輔具廠商甚至會聘請職能治療師,去做輔具推廣和研發。
綜觀產品研發的思考,職能治療師聚焦於個案生活功能重建,因此還是要回到日常生活,觀察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如一名中風長輩的手部無力、無法吃飯,設計可調整高度的桌椅,或加粗湯匙的握柄,皆可達到「讓長輩自己吃」的目標。
事實上,職能治療師對於輔具的熟捻,源自求學養成時期就開始累積相關學識;學程中,甚至有專章在教導輔具設計的單元。令職能治療師津津樂道,不外乎在課堂上要學習撕畫、木工、皮雕、手工藝,也必須了解骨骼、肌肉、神經、解剖學等,融入應用於活動設計、輔具操作,或調整個案的生活環境,內容相當多元。輔具業者若能早一步與校方進行產學合作,研發適合長輩使用的貼心設計品將不再是紙上談兵。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4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