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自2017年至今已施行6年,預算突破到650億元,長照涵蓋率已逾七成,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在5月28日舉辦「長照保險,台灣行不行?」論壇,邀請專家學者討論長照財務政策,以及長照社會保險制度可能方向。學者擔憂長照制度財務未來是否足夠永續經營?未來總統大選也將至,台灣應該要討論思考下一波的長照財務制度設計,全民共同關注長照議題。
長照財務收支的死亡交叉 究竟是加稅?還是加費?
台灣長照基金預算目前編列650億元,長照財源主要是靠房地合一稅、遺贈稅、菸稅及政府預算撥充,根據財政部資料,2022年賦稅撥入長照基金約920億元,其中房地合一稅483億元、菸稅295億元、遺贈稅142億元,但這些稅賦都是機會稅,收入並不穩定。未來長照若持續成長,長照基金恐出現赤字的「死亡交叉」,長照的財務問題成為各界關注重點。
與會的淡江大學會計系教授韓幸紋點出長照制度的財務隱憂,長照未來若出現財務赤字,究竟要加稅?或者是加費?攸關未來是否實施長照保險制。長照制度目前缺乏獨立的財政運作制度,討論長期財務問題。另外,長照財源的穩定性,以及目前的服務與給付範圍有限,不僅未納入機構照顧,補助對象也有限制,這些問題都應該是政策下一步應考量的問題方向。
韓幸紋分析指出,根據統計,使用長照服務使用者平均需要7年。長照政策有別於健康保險等其他議題,具有個別化、時間持續性,以及不可逆性等特點,更須跨專業、多元化的資源整合。而在長照財源籌措上,政府須考量公平性,如讓不同收入水準者負擔不同保費、財源籌措上避免受到經濟活動干擾,需要有寬廣的徵收基礎,且財源不可波動過大。此外,對於民眾而言,應為可負擔的程度,並讓徵收成本最小化等等。
韓幸紋特別強調長照財源的成長性,是否能隨著人口老化而成長,以及永續性,也就是財源設計符合未來需求。
國家長照政策應量入為出?或量出為入?
談及台灣現有長照財政規劃,家總常務理事暨政策委員會召集人、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拋出一個提問:「到底是要依據政府收入規劃要花什麼錢?或是要考慮我們真正需要的長照服務模式,再來談怎麼樣收錢?」
他也說,WHO早在2000年的報告就已經提醒,長期照顧是人類除了生老病死,第五種無可迴避的風險,應透過社會連帶力量去處理,而由世界經驗來看,勢必回到涵蓋人口、給付形式與財務問題3大面向討論。
「台灣長照政策的下一步,應回顧其他國家經驗,並以數據為基礎,從涵蓋率來計算所需財務。」陳正芬指出,台灣政府目前在長照2.0的全年度預算約650億元,但從照顧悲歌事件頻傳的訊息可以看出,民眾真正的需求仍未被滿足,也就是說,民眾並沒有使用這些服務,或者即便使用服務,也無法解決照顧負荷,因此,規劃接下來的長照財政問題,必須清楚思考什麼樣的人才是主要服務對象?給他們的保障範圍與給付資格如何?以及他們用不用這個服務?藉此檢視政策到底有沒有解決民眾的困難。
台灣長照悲歌仍不斷發生 現有長照制度須轉向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則指出,台灣長照2.0服務使用人數達44萬,然而,當中大多服務輕、中度失能者,中重度無法得到完整服務,在這樣的背景下,家庭照顧悲劇仍不斷發生,光以今年的數字來看,每個月都會發生一起照顧殺人事件,這顯示台灣進入零家庭照顧者的世代後,國家現有長照制度跟不上社會變遷。
陳景寧指出,不論未來長照政策走保險制或稅收制,其實錢都來自全民,只是收法、管理方式跟用法不同,重點應為滿足民眾需求,做到「不離職照顧」、「不必然自己照顧」以及「家庭不失和」的三大社會對策,否則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成為虛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