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病人與家屬出院後能夠順利返家、串聯長照服務的關鍵橋梁,就是出院準備服務。
北醫體系擁有醫學中心的萬芳醫院、區域醫院的北醫附醫與雙和醫院,在醫療角色外,各家醫院也深入社區照顧,將觸角拓展至長照,擁有自己的A單位與個管師,也有居家護理等B單位,形成俗稱一條龍的服務鏈,希望藉此讓醫院的服務更加完善,也讓病人獲得更精準的照顧服務。
以萬芳醫院2023年執行的社區服務站實驗性計畫為例,此計畫更企圖去填補無法申請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或者長照服務的空白,提供出院後的民眾一個活動及諮詢據點,必要時轉介至社區的長照單位、醫療診所,甚至回醫院,讓出院準備的服務更加完善。
融入SDM與病家共享決策
出院準備組雖是串聯醫療與長照間的橋梁角色,但仍是醫療重要的一環,因此雙和醫院將目前已普遍導入各家醫院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應用於出院準備服務中。
SDM於1982年由美國提出,希望促進醫病之間的溝通,由醫師提供不同實證資料、病人提出自己的喜好,共同討論達成最佳的治療方案。
不管是醫療服務或是長照服務,核心都是病人的意願與福祉。當預期病人出院後需要照顧服務時,在住院期間,出院準備服務組就會開始行動。出備護理師會到床邊評估病人的狀況,聆聽病人與病家的需求並分享專業建議,與病家共同討論出最佳的方案。在SDM的概念下,病家並非被動的接受服務,而是從入院開始就要了解長照資訊,並思考所需要的服務,與護理師討論後,進而決策。在這樣的氛圍下,病人能夠提早的思考自己的未來,並從住院開始為往後的照顧做好準備。
而從醫院串聯社區的一條龍服務,可以讓出院準備護理師直接連結醫院A單位的個管師到家訪視,評估回家後所需要的長照服務,並連接醫院的居家護理B單位或其他合作單位。
若病人在家有狀況需要返回醫院處理,A個管師就是最好的綠色通道窗口,這也是一條龍最具價值與意義之處。
"希望透過出院準備服務,以及醫院於社區延伸的照顧服務,逐漸達到「精準服務」的目標。"
精準服務 7 天到家 首要困境是服務整合
在醫療上,近年推動「精準醫療」,我們也希望透過出院準備服務,以及醫院於社區所延伸的照顧服務,逐漸達到「精準服務」的目標。出院準備最重要的指標是進家時間,目前雙和醫院98%的出院準備個案都能在7天內服務到家。此外,在第3天與第14天皆有護理師電聯確認病家的服務與需求,讓照顧能更全面與完善。
不過,現階段病人出院後的狀態,離「精準服務」仍有距離。首要困境是服務的整合。當準備出院時,雖然護理師能提供統整好的照顧「知識」,但這些資源單位卻無法整合在一起。舉例來說,從ABC單位的接洽,再到實際居家服務、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等,各單位都需要分別與個案對接,除了單位向案家介紹服務外,案家也必須反覆陳述病人狀況,當案家家屬眾多時,又會增添溝通與資訊整合的難度。
資訊整合是下一階段重要行動
這也點出了第二個困境—資訊整合不易,這對於醫療單位與長照服務提供單位,都深感吃力。現階段病家出了醫院,若不是由醫院體系的長照單位或機構接手,基本上就會失聯。不管是醫療或長照,都期許有個整合的資訊平台,讓家屬、醫療單位、照顧單位交換資訊,但此平台要開放哪些資訊才有意義?如何保護個人資料?種種皆碰上許多困難。
但不管如何,一個完善可串接醫療與照顧的資訊平台是勢在必行,可以更精準的照顧出院後的病人。雙和醫院在2023年喊出自己的「長照 3.0」,口號是「翻轉社區、無牆守護」。其中很重要的行動是資訊與資料的整合,例如第一線醫療或社區單位收集生理數據後,可拋轉到後台做進一步的管理,若發現數值不正常,就可以及早介入照顧,未來也期許突破現階段醫療與長照資訊串接的不易,讓出院後醫療、長照、家庭3方的溝通無礙。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5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