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悲歌不斷發生,長照質量如何提升?台灣民眾黨創新創業委員會主委蔡壁如辦公室與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在6月5日合辦工作坊,呼籲推動長照保險制度,建立穩定永續的長照體系,同時也關注智慧照護議題,與會專家呼籲調整政策,提供評鑑誘因,獎勵數位化照顧服務照護,並放寬收費標準、人力配置與獎勵機制,促進智慧長照產業。
這場工作坊由恆安照護集團董事長胡世賢、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崇僖擔任引言人,邀請專家學者討論長照財源的可能解方,及數位科技與長期照護兩大主題,與會者包括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天下為公社福基金會秘書長王冠今、台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張森林、台大護理系副教授邱飄逸、作家姚巧梅、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副教授廖珮宏、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副主任翟浩宇、台大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傅立成、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譚旦旭、《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高有智和華碩雲端儲存事業處資深經理楊思暉等人。
蔡壁如指出,台灣需要長照服務的人口逐漸增加,希望藉工作坊跨界討論政策未來方向。(攝影/戴淨妍)
收費標準受限、獎勵誘因不足 長照產業科技應用難題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崇僖指出,數位科技作為長照的輔助性科技,能減輕照護人員的時間與心理負擔,輔助其發揮專業能力,並能整合受照顧者的健康、生活習慣等資訊,給予更個人化的照顧服務方式,此外,若能透過科技,在照顧過程中自動產出統一格式的數位資料,也對資訊蒐集、長照評鑑皆有助益。
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副主任翟浩宇分析,對於長照業者來說,導入科技所增加的成本較難藉由提高收費來回收,是長照產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因為過往長照政策定位上偏向社會福利措施,業者收入大多仰賴補助,且法規設有收費標準之限制,須經主管機關審核才可調整。
李崇僖也認為,目前機構評鑑項目對數位化照顧服務之獎勵不足,科技設備導入需要流程改變及照顧人員訓練,法令也未開放遠距照護的合法施行範圍,而從醫院到機構到居家,數位流程需要整合,個資利用的合法性也待解決,這些都是數位科技導入長照服務的挑戰。
翟浩宇建議,法規政策上應給予長照產業更多的彈性,包含收費標準、人力配置與獎勵機制,方能促進創新服務輔助照顧專業。他認為,長照業已逐步邁向產業化發展,無論是透過政府稅收資源、長照保險支持,或是適度引進民間資源的方向,都是產業的未來趨勢。
「長照產業化,產業科技化!」《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高有智也認為,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照顧市場是剛需,應以人為本、科技為輔,讓長照不再被社福思維局限,而能洞見未來商機。照顧科技可以提升照顧效率和品質,節省照顧人力,保護照顧者,讓照顧更安全,也減少職業傷害,透過預判和預防,可以掌握照顧先機。
他強調,照顧科技的應用,必須打造照顧產業生態圈,提供產業發展環境,找到可長可久的商業模式,以台灣為底,進軍國際市場,成為下一個護國神山產業。
學者憂政府長照支出預估過於樂觀 風險持續累積
張森林建議,未來長照政策應該納入保險制的精神,讓財源兼含稅收和保費。(攝影/戴淨妍)
與會者也討論推動長照財務問題,不少人主張應該實施長照保險制,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張森林指出,政府目前對長照支出的長期預估過於樂觀,再加上人口結構轉變,低估的風險會造成後續的財務赤字問題越來越嚴重,「要做最壞打算,因為老年人口的成長率遠超過政府想像,支出低估風險會持續累積,破洞可能像雪球越滾越大。」
他舉例,根據2017年「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2019年的預估支出342.5億元,實際支出為300.5億元,還算精確,然而, 2022年預估支出415.9億元,已遠低於實際支出563億元。
考量長照財源的長期穩定,張森林建議,未來作法應該納入保險制的精神,讓財源兼含稅收和保費,而若徵收保費,則建議全民健保費區分成健保費和長照保費,一起徵收,並參考外溢保單的設計,鼓勵民眾重視健康可以減少保費等誘因,減少長照的總體支出。
至於現況的長照財源,張森林也指出,目前財源以遺產稅及贈與稅、房地合一稅佔比較高,然而,兩者易受實際徵收情形與房地產景氣影響,穩定性不佳,他認為,若要持續採用稅收制,應該增加穩定性相對較高的稅收,譬如提撥一定比例的營業稅或所得稅。長照基金也應該有安全考量,建議至少可以支付未來2年的長照支出。
談及長照2.0, 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指出,現有長照制度僅提供基本服務,補助金額和對象有限,長照保險制度是可能的解方。他舉例,政府將在今年7月調整中重度失能者機構服務補助至每年12萬,然而,長照機構收費每月平均4至6萬,對大部分家庭來說仍無法負擔。
李玉嬋也認為,若要有效解決長期照顧需求與人口老化問題,應先提升全民長照社會保險觀念。因為長照保險是最直接且實際的保障方式,能提供經濟支援和專業照護服務,減輕家庭的負擔,然而,以商業長照保險來說,目前全國的投保率低,僅4.08%。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