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機構| 「候機室」讓起飛長者好走 花蓮祥雲機構推動善終安寧

聚焦機構| 「候機室」讓起飛長者好走  花蓮祥雲機構推動善終安寧
2023/06/15
作者/專欄

台灣淨土花蓮,青山白雲環繞,走進花蓮縣吉安鄉中興路旁的祥雲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大門前迎來是兩隻十分親人的狗,一旁還不斷傳來雞鳴聲,庭院內還有小白兔,不知情還以為是走進哪家大院內,像家一樣機構也連續照顧住民到最後,在花蓮慈濟醫院合作支援下,祥雲住民9成都是在機構內善終。

花蓮慈濟醫院與在地機構合作推廣安寧,花蓮慈濟緩和醫學中心主任王英偉稱讚祥雲很用心,有心做彼此互動就很好,就能達到推動安寧共同目標。自嘲剛開業時還是菜鳥的祥雲護理師黃佳慧表示,初期與花蓮慈濟(簡稱花慈)合作,先由花慈轉介癌末病人到祥雲,當時有位乳癌末期病患,不想讓親友看到病容獨自租房,斷絕一切親友聯繫,但因傷口問題嚴重,連房東都不敢出租房子給他,透過慈濟師姐轉來祥雲照顧。

 花蓮祥雲護理長黃佳慧。(圖片來源/花蓮祥雲)

花蓮祥雲護理長黃佳慧。(圖片來源/花蓮祥雲)

花慈強力後援助攻安寧

 「我會怕!」黃佳慧坦言當時很擔心無法照顧,但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力支援下,不但遇到問題隨時有醫生可回覆,甚至大半夜也會有人來幫忙,成為祥雲做安寧最大的支持網,也給了黃佳慧安心與信心。後來病人到生命末期,在機構勸說下,終於願意與失聯的妹妹見面,離世前一天,黃佳慧陪他在機構旁的步道散步,她說了句:「謝謝你給我這個安靜地方告別。」感謝在生命末期能有這樣經歷與機構,讓他可以平靜無憾地走完人生旅程。

在花慈支援下,祥雲從接受花慈轉介病人到後來直接從住民中發現有安寧需求的人,屬小型機構的祥雲每年住民平均6070人次,約10多位住民往生,黃佳慧說,住民機乎都是在機構內善終,去年10位中只有1位因大出血送醫在醫院過世,更有位罹癌伯伯即使腹水嚴重也要回機構住,還一直努力復健想快好起來,最後因腹水太嚴重仍在機構內過世。

 花蓮慈濟醫護常會到機構幫住民看診。(圖片來源/花蓮祥雲)

花蓮慈濟醫護常會到機構幫住民看診。(圖片來源/花蓮祥雲)

有著爽朗笑聲的花蓮祥雲護理長黃佳慧,道出開業隔年大年初三難忘令人難過經驗,那天一位急著初五要返回大陸工作女兒,帶著糖尿病足嚴重的母親入住祥雲,「早上阿姨才剛住進來,下午意識就改變,緊急送醫就走了」,成為祥雲至今入住最短住民。「還好,當天有請女兒留下來陪媽媽」這小小舉動,成母女最後相處時光,女兒事後也充滿感激。

3時機召開家庭會議 

事後黃佳慧常以此例告訴很多人,生命無常與脆弱,愛要即時,中國人很避諱談死亡,大家都不願意面對,可能會來不及好好道歉、道謝、道愛、道別。祥雲從民國101年開業至今,黃佳慧看了太多來不及好好說再見的遺憾,為避免安寧療護做得太晚,祥雲因此建立3個時間點與家屬召開家庭會議,包括一入住、住民發生非預期住院的狀態改變,以及達到安寧收案標準,讓住民和家屬安心處理方式。 

祥雲工作人員不多,黃佳慧會用案例帶工作人員認識安寧各項症狀,每月討論照顧對象,住民臨終時,老闆也會準備小紅包給照服員,若工作人員完全不能接受臨終照顧,也不會強迫。黃佳慧表示,這幾年引導同仁道歉、道謝、道愛、道別,照護員下班都會養成跟服務長輩說再見習慣,避免遺憾,機構內並推動我愛你運動,疫情時長輩與家人視訊,最後都會在頭上比愛心,表達我愛你的心意。 

機構要推安寧,負責人的支持很重要。祥雲負責人黎光承說,做安寧需密集人力,但大家了解是在助人,都會願意去做,「什麼都講效益,就失去對人的溫度」,他常對其他機構業者說,做安寧只會增加人力,其他成本增加不多,但住民少送醫,工作人員就不用陪同,也不會因送醫減少佔床費,讓照顧連續到最後。

 祥雲負責人黎光承。(圖片來源/花蓮祥雲)

祥雲負責人黎光承。(圖片來源/花蓮祥雲) 

準備候機室隨時起飛

而不論是家屬或住民也都認同機構安寧善終作法,祥雲有間「候機室」讓出現彌留情況的住民獨立居住,曾有位阿公明明很費力呼吸就一直撐著,在候機室住了3周,黃佳慧覺得阿公一定有心願未了才會如此,詢問女兒後,了解阿公很久沒回家,後在醫護人員支援下讓阿公返家看看,阿公回家都不喘、血壓也很好,眼睛有神,但才回到祥雲,10分鐘就走了。家屬雖不捨,但也認為若能更早完成阿公心願就不必讓阿公苦撐。

 祥雲設有候機室讓住民臨終彌留時居住。(圖片來源/花蓮祥雲、王雪玲)

祥雲設有候機室讓住民臨終彌留時居住。(圖片來源/花蓮祥雲、王雪玲)

祥雲設有「候機室」讓住民臨終彌留時居住。(圖片來源/花蓮祥雲、王雪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