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一場研討會聽到業界資深者說:「長者能力提升也不會完全恢復,反而延長失能時間,社會負擔加重,也容易有道德危機!」當下以為聽錯了,卻也讓我沉思:「真的有人這麼想喔!」
讓一個人從臥床、坐起到走路,最後可能只恢復少許程度的生活功能,這沒人可以打包票的歷程,有必要投入心力與成本嗎?如果一開始是從這個角度評估,大概不會有人投入了,真的投入了,也常被揶揄或挑戰不懂成本、不會賺錢,是啊,價值怎麼計算成本?助人工作如果沒有價值為依靠,很容易迷失。
價值其實是沒有成本、內建在人格裡的,導入自立支援的最大障礙,也可說是「成本」,不是人力或器材,而是價值與共識的建立,例如看到失禁長者時,是厭煩,還是能同理其羞愧心情,進而找出來得及如廁的方法?價值視角的不同,態度、照顧氛圍與長者的自立進步自然會不同,尊嚴是不能用成本效益來評估的,用成本的角度來評估自立支援照顧,就如倡導飲食營養必須算成本效益一樣,本來就該如常的事,怎麼會變得特殊了?
「照顧好一個人」,應該是讓他能逐漸恢復自主能力,何時變成是找麻煩?照顧邏輯的錯置,也讓原本應該是凝聚全家人的時光,變得困難與爭議。曾問過社區長輩人生最後一刻想要怎麼過?幾乎毫無爭議的,他們都想在家裡、有熟悉的親人在旁邊,他們不想全身插滿管路、用呼吸器並搭救護車回來;自立支援核心的價值是「依照長輩的意願,到人生最後一步都有選擇權。」因為了解長者的心願及家屬的辛苦與悲傷,所以在事前主動跟家屬溝通,協助達成共識,並尋找專業資源,從AD(Advance Decision 預立醫療決定)、居家醫療團隊,到最後的ACP(Advance Care Planning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執行,這個過程的圓滿,是自立支援的極致表現,也是一個自立支援工作者最重要的價值展現。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5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