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照領域,機器狗、機器貓、機器海獅…,在長輩寵物治療有些正面成效,已是眾所皆知,善用人工智慧成為鞏固長照產業競爭力的要素。農曆過年期間去看了一場電影「我的室友梅根」,顯示目前市面上已開發出能與人交談,表達感同身受憐憫心,與換位思考認知功能的社交型機器人,而社交型機器人背後是強大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外顯。
人工智慧在西元1950年代即有,稱之為專家系統,只是當時資料量不夠大,電腦速度不夠快,演算法不夠成熟,所以未造成風潮。那時攻讀人工智慧的學者們,黯然自科技浪潮退場,鬱鬱而終,真所謂人工智慧領域浪淘盡多少菁英豪傑?!也印證了人的成功一定得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的配合;或佛法所謂的因緣具足,無怪乎凡事沒有理所當然,凡事得有感恩之心。
2016年開始,Google AlphaGo與世界棋王對弈,未曾被打敗的紀錄,讓人工智慧的威力再度震撼全世界。世界各國,不論是政府機構或私人企業,紛紛設立大數據中心,各大學也相繼成立相關科系,以培育所需人才。資料搜尋引擎在世界上獨領風騷數10年的Google,被人們稱之為Google大神,2022年11月橫空出世Open AI開發的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Chat就是聊天,其與Google不同處在於能模擬人類回應提示與對話,而非只是依循關鍵字搜尋大量資料,需要人類加以篩選。2022年11月30日ChatGPT上線5天,訂戶就衝破100萬人,2個月就達一億人,讓Google在核心業務受威脅下發出紅色警戒。
Open AI開發ChatGPT除了聊天外,能依人類要求撰寫詩詞、短文、讀書報告、學術論文、翻譯等。(圖片來源/pexels)
ChatGPT除了聊天外,能依人類要求撰寫詩詞、短文、讀書報告、學術論文、翻譯等,其水準由大學教授鑑定,已達碩士水準,且產出的學術論文,經過預防抄襲軟體比對,還能輕鬆過關。2022年12月出刊的Oncoscience,2023年1月初版的Nursing Education、Nature等雜誌,皆出現以ChatGPT署名為共同作者,並明列ChatGPT之作者機構與聯絡的電子郵件信箱。人工智慧書寫工具、語言模型及類似的輔助書寫軟體(如ChatGPT)能否被列為作者之一,成為中外各期刊議論的焦點,對指導碩博士生的教授們,或批閱學生報告的教育工作者,皆是一大挑戰,人工智慧的研究倫理、學術倫理成為熱門話題。
隨著ChatGPT的襲捲全世界,自2023年4月,各國紛紛制定對此類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的安全協議,例如歐美各國宣稱即將舉辦討論人工智慧政策問題的論壇;中國大陸發佈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要求人工智慧的提供者,需承擔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責任,且對使用者輸入的資訊、使用紀錄與個資,都需承擔保護義務,以回應人們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快速發展,而侵犯人們隱私,與背離倫理的反彈聲浪。
社交型機器人是善良或邪惡,也成為人們的懸念。「我的室友梅根」影片演出,當梅根機器人認知到主人受到阿姨責罵,鄰居的指責,和狗的傷害時,會採取一系列的報復行動,且是焦土政策的終結人與狗的性命。開發機器人的三大戒律是不可傷害人、保護人與保護自己,但以第一戒律為最優先,第一戒律乃指機器人不可傷害人,但未明指人不可傷害人。當社交型機器人高度的擬人化,也會有擬人化的受創傷、欲求不足等經驗,人性的黑暗面當然就會顯露,或者說當社交型機器人不再是機器人,而是很像人或他就是人,那麼人傷害人或其他動物的行為自然就會出現。
學者們發現人工智慧的各種理論,工程師將理論付諸實踐。人工智慧是機器的深度學習,機器藉由演算法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改變,事實上整個過程非常的繁複,人們是否也漸漸失去對人工智慧的了解?人工智慧依指令高效率完成人類需求,人工智慧是否會理解整個過程的目的?例如人類的語言有許多感知、詮釋的問題,就是人們在互動時,都常常出現有溝沒有通,其模糊性如何能用程式來規範,當人工智慧的感知和詮釋有錯誤,可能就會出現傷害人的過度作為。
人類是否能精準的掌握與理解人工智慧的演變,或許是接下來人們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世界各國紛紛喊出,未來是屬於會用人工智慧者,例如人工智慧助理、醫藥助理、人工智慧作者和科學家,或許人們要怕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使用人工智慧的人。
以Alpha Go與人類下棋為例,圍棋專家運用人工智慧,可以更進一步的探索圍棋的奧秘,避免人對人的訓練會有思維僵化的問題。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常會衍生創新的想法,而帶給人類意想不到的靈感,或許藉此可以激發人類無限的潛力,而提升人類福祉。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