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怡懋.蘇米。(圖片來源/侒可傳媒)
文/李克
第四屆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由客委會主辦「照顧服務的新思維」論壇,其中「借鏡海外,跨文化照顧國際面面觀」,由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怡懋.蘇米擔任主講人,身為太魯閣族的怡懋.蘇米表示,期盼可以有更多針對「國家內整體原住民族」的相關研究,透過這些專業、更貼近原住民族的起居生活,也才能讓跨文化照顧,真正落實貼近人心。
怡懋.蘇米一開場就表示,自己研究跨族群的文化議題已經有快20年經驗,跨族群的觀察,最基本的,就是應該要從身邊、從生活中融入了解。
他舉親身的例子說明,家附近有一位很可愛的阿婆,她只要看到那位阿婆,就會親切的用客家話跟阿婆打招呼:「阿婆,你要去哪裡啊?」阿婆也會滿臉笑容的回答她:「我要去玩啊!」這樣的互動不僅僅只是日常,更在無形中逐日增加了彼此的了解與默契,怡懋.蘇米說,客家人不是只有傳統大家印象中的「勤儉」而已,相對的,客家人非常聰明,學習什麼事物都很快速到位,而且有許多難得的客家智慧,像客家人做月子時喜歡讓孕婦用「大風草」,這種植物不但有良好的化瘀效果,還能避免月內風,非常神奇。
另外,每一種族群面對不同情境,呈現出面對方式也不同,例如不同原住民族面對「疼痛」就有明顯差異,像泰雅族會選擇壓抑忍耐、阿美族會透過哭泣或提高音量直接表達情緒、漢民族則會用忍耐跟理性表達的方式傳達感受。
行為受文化背景影響
「所以,所有的行為模式都會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跳脫台灣思維,放到國際上皆準。怡懋.蘇米說,有一種理論叫做「日出模式」,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民族什麼樣的人種,只要是人,行為都會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所以同樣一件事,在不同文化背景族群中,可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如果沒有事先了解,就很可能會出現誤會。
例如蘇丹女性普遍會接受「割禮」,就是將女性的陰部部分割除、甚至全面切除的殘忍行為,在其他人眼中是非常殘忍、且是違背人類自然天性的,但對蘇丹民族來說,他們認為,唯有對女性實施「割禮」,往後她才能在蘇丹的社會立足「死了以後也才能上天堂。」所以文化照顧,應該是一種具有文化敏感性、文化合適性與文化能力的專業健康照顧,不但可以滿足個人、更能滿足家庭及社區與文化相關的健康照護。
身為太魯閣族的一份子,怡懋.蘇米對於原住民族夥伴們有著不可切割的深切情感,他很期盼可以有更多針對「國家內整體原住民族」的相關研究,透過這些專業、更貼近原住民族的起居生活,也才能讓跨文化照顧,真正落實貼近人心。
「Cares EXPO Taipei 2024 第五屆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2024年9月12日~9月14日南港展覽館1館再見,更多資訊請點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