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玉茹 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護委員會委員、台中慈濟護理之家主任
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隨著年齡成長而流失的肌肉質量,年長者除了肌肉質量減少,同時合併肌力下降、生理功能異常情形。台灣現行肌少症使用亞洲肌少症小組標準,分別為:握力、5次坐到站速度、肌肉質量篩檢,顯示肌少症發生率約有5.5% ∼ 25.7%。護理之家年長者發生率相較社區長者高出約30% ∼ 50%,當肌肉力量喪失、行動功能變差,最終將影響生活獨立與健康狀況。
重量訓練是目前公認增加肌肉質量、改善肌力最有效的運動,但需同步提供充足營養,以延緩或改變肌少症不良影響。2022年,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提到老年人蛋白質攝入量,至少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1公克蛋白質。若結合運動,運動後 30分鐘內補充高劑量碳水化合物可刺激肌肉肝醣再生,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例3 ∼ 4:1作添加依據,可增強肝醣再生強度,並刺激力量改善。因此,同時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點心,可促進肌肉肝醣恢復和補充。
重量訓練是目前公認增加肌肉質量、改善肌力最有效的運動,但需同步提供充足營養,以延緩或改變肌少症不良影響。(圖片來源/freepik)
以往肌少症篩檢較多用於社區長者,台中慈濟護理之家透過文獻查證與團隊合作規劃肌少症相關訓練課程包含:
①訓練前張貼活動海報並邀請住民參與。
②訓練中,透過治療師錄製結合照護團隊動作指導的教學影片,訓練內容涵蓋肢體動態暖身、上下肢彈力帶阻力運動及多角度坐到站運動,每回合10下,共3回合。
③訓練頻率為每周4天,1天1次,每次50∼60分鐘。
④運動強度須達到輕度至中等強度訓練。
⑤營養師自行開發製作高蛋白點心(碳水化合物:蛋白質= 3 ∼ 4:1),每次訓練後食用。
藉此短期運動訓練結合營養照護模式,結果發現,住民握力、住民坐到站能力等生理功能表現也都有進步。期望肌少症的相關照護可影響於社區之外,對於一般護理之家的日常照護也都可以導入,共同提升長者的生理功能表現,降低更多合併症的發生。
作者李玉茹為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護委員會委員、台中慈濟護理之家主任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9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