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對服務提供者來說是什麼?是設備、設施,還是整體服務?
「空間」在百科全書不僅是笛卡爾數學邏輯XYZ軸向「實」的指認,也似有界定卻無邊界承載各種情緒與活動的「虛」。如英文的room,其實也是space的同義字。
「空間」對於建築師的觀點來說,是各種物理性質間的互動狀態下、容納所設定活動的場域;建築師投入的空間設計工作,則是整合環境及物理條件與材料力學等技術,以一個或數個概念,設計出讓人能夠使用的各類場所。
困難的是,設計實踐過程中,遇到物質材料上的使用限制:大到結構形式、機電系統,小到外接設備選擇;這些龐雜訊息,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卻都是整合作業裡缺一不可。
隨著時代的激烈轉變,影響空間使用品質的變因多了,如因「智慧化」出現的居家掃地機器人、餐廳常出現的送菜機器人,用來代勞日常重複且繁重的事務。對應上空間的要求則是:放寬走道;從人體工學尺度的原則,放寬到能讓機器足夠迴轉的半徑、插座數量與位置要能對應更多的智慧機器。
因「智慧化」出現的智慧設備,如何穿梭在適合長者進出的過道空間尺度?(圖片來源/pexels)
筆者在國外各項福祉機器展中,除對智慧設備的應用讚嘆外,對要容納機器設備的空間也感到挑戰;一台「幫助長者起身的機器人」,如同一個小型堆高機,該如何穿梭在適合長者進出的過道空間尺度?
1997年在荷蘭正式成立「國際老人福祉科技學會(Internationa Society of Gerontechnology,ISG),將「老人福祉科技」定義為:「設計科技與環境,使長者能夠健康、舒適、安全地獨立生活並參與社會。」揭示了智慧科技的運用,最終目的是為了「人」。
因此,自許為以空間照顧人的建築師,必將面臨手持設計專業的平衡桿,在「給人用的空間」與「給自動化機器用的空間」中取得平衡。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9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