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科技|弗傳慈心與暨南大學攜手 打造數位送餐系統

食科技|弗傳慈心與暨南大學攜手 打造數位送餐系統
2024/04/01
作者/專欄

編按:

走向超高齡社會,銀髮膳食產業成為新藍海市場,《ĀnkěCare創新照顧》開闢「銀髮食代最前線」專區,從4月1日起每週一在網站刊登文章,分享高齡膳食產業的政策、產品、通路、服務、商業模式,以及國內、國外發展趨勢等,並邀請產官學研的專業人士分享專業知識和經驗,加速前進「銀髮食代」。

《ĀnkěCare創新照顧》關心高齡者生活,2023年11月號雜誌封面故事「銀髮食代」首度盤點高齡膳食產業議題,如今延伸擴大為「銀髮食代最前線」專區。如何滿足不同健康狀態長輩的餐食需求?需要串聯食品業、通路、科技業、輔具業、專業師、生活與照顧服務業等多元角色,透過「銀髮食代最前線」,一起探索高齡膳食產業發展!

2022年,台灣長照送餐服務人數超過25,000人,面對不斷增加的需求,送餐服務單位如何提升備餐與送餐效率,實現規模經濟?投入送餐服務20餘年的弗傳慈心基金會,每日送餐1800人,2020年起與暨南大學合作開發數位送餐管理系統與即時APP,透過個案與物資管理,有效控制成本並深化服務品質,計畫未來開發客製化模組,提供給更多非營利組織運用。

140種個人化餐食 每月里程數等同環繞台灣50圈 

弗傳慈心民國89年起配合台中縣政府規劃的送餐服務,目前提供長照、獨居老人與身心障礙者營養餐飲服務,範圍橫跨台中山海屯三線及高雄6行政區,每月送餐里程4萬6000公里,相當於環繞台灣約50圈的距離,是台中最大的長照送餐機構。

弗傳慈心的送餐服務範圍多偏鄉地區。(圖片來源/弗傳慈心基金會)

弗傳慈心董事長楊益松回憶,弗傳慈心在民國87年成立,隔年即發生921地震,當時四處斷水斷電,受災戶和救災人員的飲食成問題,弗傳慈心跟著憲兵隊到台中新社與東勢等地煮、送熱食,過程中發現很多獨居長輩無法備餐,意外開啟了弗傳慈心的送餐服務之路,至今已投入24年。

「弗傳慈心送的不僅僅是一餐溫飽,更是長輩『生』的希望。」弗傳慈心總督察蔡惠萍指出,弗傳慈心提供送餐服務除了有社工關心長輩生活起居,也有營養師定期到長輩家中量測健康狀況,再針對生理需求調配客製化餐食,「更及時救助許多跌倒、中風的獨居長輩。」

營養師到個案家中訪視。(圖片來源/弗傳慈心基金會)

他們評估服務對象疾病史、咀嚼能力、餐食禁忌、宗教須求,提供糖尿病餐、低油、低普林、低蛋白、細軟餐、忌豬/雞/魚、初一十五素食餐等個人化需求的餐食,類別高達140種。

蔡惠萍指出,弗傳慈心的送餐服務人數不斷增長,2014年時約為500人,如今已達1800人的規模,人力需求持續增加,然而,送餐工作極為辛苦,人員招募不易,基金會營運管理也面臨困境。

弗傳慈心的廚師皆有丙級廚師證照。(圖片來源/弗傳慈心基金會)

為了讓服務永續發展,資訊背景的蔡惠萍2017年起規劃資訊化送餐,先是使用微軟Access軟體,2020年開始則和暨南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戴榮賦團隊合作,共同研發送餐資訊管理系統,2023年暨南大學更以此案通過國科會「社福機構營養膳食送餐服務之數位優化與轉型」計畫,補助、支援系統建置。

開案、備餐到送餐全部資訊化 解決營運管理問題

弗傳慈心的送餐服務從開案、製備餐到送餐作業,皆朝資訊化處理。蔡惠萍分析,資訊化送餐可解決人員異動、成本管控、個案管理、餐食品質穩定性與送餐員安全問題。

系統主要分為後台管理與前台APP兩部分。後台管理方面,社工開案時會先訪談確認個案健康及餐食需求狀況,建立餐食資料,提供營養師據以設計符合個別需求的餐食內容。再將個案每日的餐食變化、搬家、住院等異動輸入系統,產生客製化的餐條(註:記錄長者用餐需求的便條)與統計報表,提供廚房及採購單位。蔡惠萍指出,「自從有了管理系統,廚餘就少很多。」

弗傳慈心的工作人員正按照電子看板資訊排餐。(圖片來源/創新照顧)

志工送餐前則會透過電子看板確認個案停、復餐狀況,依送餐路線及順序排列便當,執行送餐作業時透過送餐APP主動回傳定位及公里數,以圖形化呈現於送餐即時地圖,提供弗傳慈心及個案與家屬掌握送餐進度,再視需求回報個案狀況以及時獲得協助處理,「送餐員也面臨高齡化,衍生安全跟記憶力等問題,送餐APP讓他們感覺被保護,因為送餐有時是在偏遠山區,如果發生意外可能都沒人知道,」蔡惠萍說。

戴榮賦則表示,在暨南大學團隊與弗傳慈心合作前,弗傳慈心的送餐量就已經很大,累積了多年的精實管理經驗,研發團隊方有機會將標準化流程轉化為資訊系統,「系統的完成,9成的經驗還是來自機構,他們更必須承擔系統實驗時的風險。」

帶資管系學生進入服務場域 培養照顧跨域人才

蔡惠萍分析,資訊化帶來的好處不僅是在營運管理方面,對內還能建立友善工作環境,確保工作安全,對外則能達到服務透明化,提高基金會的誠信及責信,並有助於提升機構形象,增加夥伴榮譽感與尊嚴,弗傳慈心工作人員也因此逐步養成資訊管理能力與素養,此外,累積的數據亦能提供政策參考,「資訊化讓弗傳成為『學習型機構』」 。

另一方面,在實踐送餐資訊化的過程中,由戴榮賦帶領年輕工程師、學生投入研發系統,工程師與學生在場域中感受人文素養與送餐知識,更可養成跨域人才,戴榮賦說:「讓學生進到服務場域,找到追求專業技術以外的人生價值,是機構和學校的雙贏,也希望多帶一些人投入照顧產業,避免台灣產業結構持續失衡,一堆人照顧機台,而沒有人照顧人。」

弗傳慈心基金會與暨南大學研發團隊合影。(圖片來源/創新照顧)

提及系統未來發展方向,蔡惠萍表示,目前系統的個案管理、運輸管理已齊全,未來會先著手增加食材和物資管理功能,下一步目標則是財務與人事管理。

戴榮賦也指出,未來研發團隊會持續優化系統功能,提升效率及正確性,並將系統導入其他送餐服務單位,擴大系統應用覆蓋率,目前,他們正陸續和老五老基金會、南投YMCA合作,依不同場域需求規模開發客製化模組,希望將經驗分享給其他非營利組織。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