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失智症的園藝治療怎麼做?

書摘|失智症的園藝治療怎麼做?
2024/06/07
作者/專欄

什麼是園藝治療?

依據美國園藝治療協會(2023),園藝治療是利用植物或園藝活動以促進社會、教育、心理與生理的適應。採用園藝治療技術來幫助服務對象學習新技能或重新獲得失去的技能;園藝治療有助於提高記憶力、認知能力、任務發起能力、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情緒穩定能力和自信心。在肢體復健中,可以增強大小肌肉群肌耐力,並提升肢體協調性、靈活性及平衡能力。在工作領域中,園藝治療環境有助於人們學習獨立工作、解決問題和遵循指示等。

園藝治療以人為本的專業,和其他專業(音樂治療、藝術治療)一樣,園藝治療服務於健康促進、職能治療、失智症、中風、智能不足、視障對象及慢性精神疾病之社區老人,可見服務對象族群多元,不限年齡,不限失能障別,利用人和植物與大自然連結,從小盆栽的各種種植,延伸到庭園設計,都是園藝治療的範疇,越來越多的實務和研究證明,園藝作為一種治療身體、精神、情感、老年人和社會障礙人士的方式具有獨特的價值,因為植物是非歧視性和非威脅性的,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利用這種媒介,藉由園藝治療活動的過程調整生活型態,實踐自立生活,找回熟悉感,產生共鳴,降低活動參與的負向經驗,提升身心健康福祉、人與社區的互動與整合為目標。

在執行園藝治療活動前,治療師首先以會談、評量表或實務操作方式,評估服務對象的興趣、園藝經驗、現有能力及需求,因應評估結果和服務對象討論,訂定可行的短、中、長期目標,設計適合的園藝活動,安排時間執行及期間的評估、修正。

 失智症也可以透過園藝治療促進健康。

失智症也可以透過園藝治療促進健康。(圖片來源/Pixbay)

園藝植物作為媒介,治療師以三階段的機制給予改善服務對象的問題:

1. 互動(interaction,指服務對象在園藝環境中與他人的互動關係與情形,其中包含治療師vs.服務對象、服務對象vs.服務對象及服務對象vs.如工作人員、志工或社區民眾,促使服務對象得到情緒成長的機會及支持的力量。

2. 行為(action,是服務對象對植物培植與照顧的積極參與行為,促使服務對象得到生理、心理的效益。

3. 反應(reaction,是參與各種與人或與植物的互動行為後,服務對象產生的各種感知反應,透過觀察植物的成長與改變來了解生命週期的變化。

治療師按機制設計適合服務對象能力、符合服務對象需求之活動,協助他們們了解過程、增進觀察力、強化認知、促進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獨覺)體驗、增加社交互動、專注投入活動執行、職能和職前訓練、培養照顧責任及日常活動作息休閒(澆水、除草等)控制能力,直至完成作品,分享活動的一切感受及欣賞自己和別人的作品,達到治療目標。園藝治療重視在具目的性的治療過程,引導參與者在過程中的動機、進展、分享、反思、回饋及修正,而不單著重在最終的園藝產品。

園藝治療基本特質

1. 參加者參與園藝相關的活動。

2. 參加者至少有一種確定的障礙、疾病或生活失能。

3. 活動由註冊園藝治療師協助進行。

4. 擬定參與者的復健治療方案或職業計畫。

5. 引導參與具治療元素的體驗式學習。

6. 學習及加強園藝知識與技巧,學習及加強與服務對象溝通知識。

7. 在各類的醫療護理、復健及養護機構中都可進行園藝治療計畫方案。

(節錄自:《失智症非藥物治療》 ,五南 

失智症非藥物治療


《失智症非藥物治療》

作者:  呂冠廷, 吳鴻順, 周育蓮, 林鈺祥, 柯宏勳, 徐靜萍, 陳美麗, 項朝梅, 蔡憶雲

出版社:五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