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4月是社區藥局藥師預備藥品庫存最困難的時節,因「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的試辦,自4月1日起實行新的健保藥價,調降藥品給付價,使得缺藥問題雪上加霜,尤其衝擊年長的慢性病族群。食藥署對缺藥的解釋是「臨床上為必要性且無可替代之藥品」發生供應短缺的情形,究竟「缺藥」對民眾會造成什麼影響?
- 增加藥品採購的難度:供藥量不充足時,藥品供應平台會限制每日購買量,使得藥師在訂藥上需花上加倍的時間。
- 花更多時間取得藥品:缺藥時,病人得一家家藥局詢問是否還有藥,不僅花了大量時間,更會心急與焦慮,最後只能回原醫療院所重新開立處方,換其他替代藥品。
- 增加辨識藥品的難度:當缺藥的藥品全面性缺貨,醫師只能開立不同成分、不同廠牌的藥品替代,在換藥的期間,病人容易出現服藥錯誤的情形,例如:與舊有的藥品同時吃、吃錯頻次或劑量、或是誤以為醫師少開藥品。
- 須追蹤替代藥品療效:以長期使用混合型胰島素病人為例,換藥後新開立的胰島素導致病人血糖值不穩定,在一天中反覆出現低血糖和高血糖交替發生的情形。血糖高低差異大時影響病人身心狀態,並增加副作用發生的風險。因此,在換藥後必須追蹤醫療問題是否被解決,或是發生不在預期中的醫療事件。
民眾或照護人員可提早將慢性病處方箋交付給鄰近社區藥局,讓藥師有時間準備藥品,若有缺藥情形才可即時應對。一旦發現缺藥,可以到「西藥藥品供應資訊平台」通報,平台上也可查詢目前國內短缺之品項,及相應之替代方案。
台灣正邁向超高齡社會,年長者對藥品正確辨識、正確服用已是衛教上的挑戰,加上缺藥,在在影響民眾用藥安全。健保制度在需永續經營的基礎上,仍應以重視全體國民健康保障為思考前提。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1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