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專欄】銀行經營信託轉型 提升高齡競爭力

【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專欄】銀行經營信託轉型 提升高齡競爭力
2024/05/24

文/呂蕙容  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

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借鏡日本高齡金融經驗,銀行經營信託業務也須及早關注高齡化帶來的影響,思考如何因應客戶年齡結構的改變,透過全公司跨部門的資源整合與異業結盟,提前訂定未來發展策略,以實現信託普及化、深耕化、便利化及永續性的目標,銀行經營信託可以從以下面向規劃未來策略:

產品面:發展模組化契約與裁量權信託

信託商品的發展趨勢日新月異,未來信託商品的發展應朝向客製化、多元化、整合性和裁量權信託等服務,客製化是指信託商品需配合客戶的需求靈活調整。多元化則是配合客戶不同的目標及偏好滿足其需求。

整合性是將不同的金融商品整合到統一的信託平台中,透過模組化契約的協助,就像提供自助餐式的商品選項,讓民眾可選擇自己需求的產品到自己的餐盤。信託公會已委外研議契約參考範本,讓資產獲得更全面性的管理;而裁量權信託,讓民眾可以將某些決策事務委託給專業的信託機構管理,以節省自己需親自處理事務判斷的勞心勞力。

信託商品透過模組化契約的協助,未來應朝向客製化、多元化、整合性和裁量權信託等服務。(圖片來源/freepik)信託商品透過模組化契約的協助,未來應朝向客製化、多元化、整合性和裁量權信託等服務。(圖片來源/freepik)

數位面:運用科技便利又安全

數位化為民眾提供了更加便利、安全和多元化的信託服務,民眾可以通過網上平台或者手機應用程式輕鬆地設立信託、管理帳戶和指示信託財產從事交易,隨時隨地掌握自己的信託帳戶。數位化平台通常配備了多層次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密技術、雙重認證、智能風險監控等,可以提高信託商品的安全性,保護信託財產和個人資料不受侵害,同時,金融科技還可以提供更加透明和可追蹤的交易過程,使得民眾能夠更容易地監控信託財產的運作情況,即時發現並應對潛在的風險。

人才面:培養具跨域及整體規畫能力之人才

為提供客戶解決方案而非賣產品,提供民眾以個人終身、家庭、企業整體規劃服務,將是銀行經營信託業務未來的趨勢。對客戶高齡安養、投資理財及財產保全等需求,往往涉及到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包括長照、社福、醫療、法律、稅務、傳承等,銀行需要具有跨域能力的信託人才,才能夠為客戶提供涵蓋多個領域的全面規劃服務,確保其資產能受有效管理和保護。

服務面:提供更精緻完善的服務

銀行對客戶提供更精緻服務至關重要,精緻的服務係指更加入微地理解客戶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跨業結盟以提供更精緻的全方位服務是信託2.0中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信託公會為協助信託業建置自行的跨業結盟生態鏈,建置了跨業結盟資料庫提供業者參考,目前已登載的合作業者有892家,其中與安養信託相關的有670家,類別包括照顧服務業者、醫療院所、科技業者及不動產租賃業、老人住宅服務業、律師、會計師等,成果顯著。

信託公會為對於失智或疑似失智者客戶提供更精緻完善的服務,訂定「信託業辦理失智者或疑似失智者服務參考做法」,建議失智者客戶在取得第三方人士支持下,欲委託辦理照顧安養、生活給付功能等具備財產管理、財務保障功能等信託業務時,信託業宜受理辦理。

信託2.0自2020年推動以來已將近4年,不管在銀行組織調整、信託法規與政策的鬆綁、人才深耕培育及信託商品創新方面都有相當的成果,但是安養信託受益人與台灣高齡人口423萬人比較,安養信託的覆蓋率與普及率仍很低。

未來銀行經營信託業務建議持續提升信託部門職能及調整組織架構,發展以信託為商品整合平台,透過全公司、跨部門及異業結盟的多元資源連結,確保能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全方位服務。

展望未來,銀行透過信託業務經營型態轉型,將能提升競爭力,增進信託服務的深度與廣度,透過信託持續造福社會。

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呂蕙容  作者呂蕙容為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1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