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模式」新制的試辦計畫於7月1日正式上路,主要是針對急診一般民眾、照護機構住民、居家醫療個案三個族群為主要服務對象,並且如果出現尿路感染、肺炎與軟組織感染等三大適應症時,就可以啟動在宅急症照護。因此本次是從居家醫療照護現況、精進居家照護、在宅急診照護模式、健保在宅急症照護模式與後續產業鏈商機進行相關探討。
這些年來因為疾病與失能特性造成病人就醫不便利性,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為了提昇病人就醫可近性,因此規劃整個新制「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主要分為急診一般民眾、照護機構住民、居家醫療個案三個族群進行服務模式規劃,提昇病人就醫可近性。
啟動在宅急症照護新模式,提供病人就醫便利性(圖片來源/Pexels)
居家醫療照護收案對象及服務項目現況
居家醫療服務照顧模式現況主要是住院病患與在宅/社區/照護機構民眾透過出院準備服務經由轉介單位(例如:當地衛生所、照管中心、家醫群、醫院與機構合約院所等)的連結分別轉介到居家醫療、重度居家醫療與安寧療護,透過整合性居家照護團隊,進行個案收案條件評估,整個評估條件要符合居住在家+明確醫療需求+因失能或疾病特性外出就醫不便,並且由居家護理、呼吸器依賴居家照護與安寧居家療護等模式,由西醫、居家護理、安寧居家護理、呼吸照護、牙醫、中醫與藥事照護由不同場域各醫事機構各司其職共同進行居家醫療照護服務。
精進居家照護 推動新制在宅急症照護
依據2022年住院人數十大疾病統計發現是以感染症佔多數,疾病都是以肺炎、泌系統其他疾患與蜂窩組織炎和急性淋巴管炎與細菌性肺炎與固體和液體所致之肺炎為主要原因。
因此健保署於2016年建構居家服務基礎,推動整個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藉由病患轉介連結、醫事團隊整合、緊急諮詢訪視與山地離島地區遠距會議,後續則進行第二階段多元服務試辦,分別為2021年輔導建置在宅長照支援診所(急重症)試辦計畫與2022年推動遠距科技智慧照護應用急重症暨安寧病患在宅住院創新模式計畫。
而2024年7月則是發展在宅急症照護模式,針對居家醫療急症患者、長照機構住民、急診感染症輕症病人與強化長照連結進行相關醫療機構、長照機構與居護所等場域結合。
在宅急症照護模式實現在地老化目標
整個在宅急症照護分為模式A:居家醫療個案、模式B:照護機構住民與模式C:非居家或照護機構之個案,首先模式A與模式B可以透過在宅醫護團隊進行在宅急症照護進行相關治療,如果病人有好轉則可以回歸居家醫療持續照護或門診追蹤,若評估後需住院治療,則到合作醫療機構進行住院治療,並且病人出院後到居整計畫進行收案。模式C則是到急診進行處理後經評估返家治療,則後續交由在宅急症照護團隊提供治療,待病人好轉後則回歸居家醫療持續照護或門診追蹤。
在宅急症照護產業鏈商機
整個在宅急症照護所使用的通訊與傳輸軟體,涉及病歷資料之傳輸、交換、儲存或開立處方、檢查、檢驗單等內容,應符合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第19條規定,且要符合ISO27001需求。因此通訊診療計畫有請各醫療院所針對通訊診療執行方式、個人資料保護及資料檔案安全進行維護措施,有會診服務者要填列會診之合作院所及科別,並且要有相關步驟規劃才能申請在宅急症照護計畫。
因此中小型醫院、診所與居護所需要有符合相關規範的通訊與傳輸軟體,建議軟體設計廠商用訂閱制與軟體授權方式讓各層級醫療院所與居護所依照自已預算進行方案選擇,並且針對訂閱制方式可採用入門價格配合門診使用量、使用者授權數、服務傳輸量與軟體功能模組(例如:個案健康管理措施、轉介系統、排班系統、人力調度系統、影像調閱系統與查詢檢驗、檢查等),如何結合硬體設備與軟體系統為服務核心關鍵,這樣才可以快速進入「在宅醫療」服務市場,也是醫療產業核心商業運作模式。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