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好友至中國大陸自助旅行,她去看一場魔術表演時,碰到一個橋段,魔術師經由丟飛盤過程,挑選一位男性觀眾上臺,再請全體觀眾起立。接著由臺上的男觀眾陳述3個條件,不合乎條件的觀眾就坐下,最後合乎這3個條件的只剩下她與另一位女性觀眾。
根據她的描述,當時她與另一位女性觀眾都在舞臺的同一側,兩人之間只隔3排,但魔術師居然說只剩下一位觀眾合乎條件,請那位女性觀眾上臺,我的好友很想抗議,但全體觀眾已沉浸在現場:這位魔術師真神的氛圍中,她懷著悻悻然與納悶的心情坐下,令她難過的點不在於她沒有上臺,而是她對魔術師的信任有些崩解,或許全場只有她知道這個橋段的魔術有些疑問或瑕疵在內。好友也跟我討論到,是否因為她是老年人,另一位觀眾是年輕女性之故,我無法回答。
翻閱2020年出版的《人體簡史》,此乃由英國作家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所著,在書中第2章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指出人體皮膚近2平方米,重量為4.5~6.8公斤。皮膚分表皮、真皮與皮下組織,表皮最外層是角質層,角質層完全由死的細胞組成,所以我們每天放眼所看到的人類外表或皮相,都是皮膚細胞的屍體。
真皮層則富含血管、淋巴管、神經、纖維質、毛囊等,藉由真皮層血液輸送營養的供給,人體外皮細胞方能每個月更換一次。相較於人體其他器官功能,在人30歲身體功能到達顛峰後,每增加一歲,功能就近乎減少1%,但皮膚這片人體最大的器官,則永遠不會衰竭,永遠在履行每個月外皮細胞的更新。
從皮膚到細胞的持續更新,我們面對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錯覺,更是如何在成熟年齡中保持真實的自我與健康。(圖片來源/pixabay)
時尚是熟齡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儘管白髮、皺紋無法逆轉,有鑑於皮膚每個月的新生永遠不會停止,面對這麼大片、那麼用心的皮膚,費點勁打點它,還是有實質效益的。
就長期照顧而言,人們的健康狀況取決於失能程度,由國際功能分類可知,社會參與攸關人的失能界定。許多被診斷為輕度憂鬱或邊緣性失智症的個案,每天需服食十粒以上的多種藥物。當這些健康或亞健康的長者,週一至週五,每日至社區關懷據點或C據點,參與活動或課程,其生活功能與活動能力皆會獲得長足的進步。
社交互動和社會參與是人體健康的要素,即使是在皮相上做適當的妝扮,有些人會譏諷為假象,但這已是人際交往的一種禮儀。根據紅樓夢一書的話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若延伸成真作假時假亦真,儘管是皮相,用心力妝扮,皮相就不是假象,妝扮後人們的精神奕奕,光鮮亮麗樣,甚至比事實更顯真實,或許這也是我對好友疑問的一種回答吧!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