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基金會20多年來持續實踐讓長輩「吃得好」的核心理念,中央廚房累積介護食經驗,並計畫在2025年轉化為更廣泛的服務模式,與弘光科大合作研發冷凍團膳,未來可以供應給其他社區機構,讓長輩吃得開心、活得健康。
以讓長輩「吃得好」為核心理念
永信基金會於2001年成立松柏園老人養護中心,並逐步擴展服務範圍,布建日照、小規機、團體家屋和C據點,形成多層級的整體照顧服務網絡。
永信基金會執行長趙明明指出,為了滿足長輩的咀嚼吞嚥、營養需求和對美食的期待,基金會持續精進廚藝,重視食材品質和風味。趙明明強調:「吃得好,是長輩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關鍵,當長輩吃得愉快,身體康復速度也會加快。」
端午佳節,台中市海線社區照顧服務中心的營養師,正教導機構的「種子教師」製作原住民美食奇拿富(cinavu)。(圖/創新照顧)
奇拿富(cinavu)在小米中包裹豬肉,再以月桃葉包起來蒸煮。(圖/創新照顧)
永信基金會對吃的堅持,源於創辦人李天德的信念。趙明明回憶,早期永信基金會的備餐還沒規模化時,創辦人會從台北的賣場挑選泰國香米和在來米,載送到位於台中的松柏園;也會將自己品嚐到的美味料理,分享給基金會的廚師。
研發介護食 實踐由口進食
在松柏園裡,幾乎見不到攪泥餐,取而代之的是顏色豐富、外型討喜的「介護食」。這源自於2017年底,永信基金會主任蕭麗美帶著主廚前往日本學習介護食製作技術。回台後,他們開始在松柏園投入介護食的研發。
介護食的製備過程中,中央廚房將食材煮熟、打碎後,加入水和「食固益」增稠劑,並使用模具塑型,再搭配機構的口腔照護,有助於恢復長輩的吞嚥能力,逐步移除鼻胃管,是實踐自立支援照顧的重要一環。
永信基金會中央廚房製作的介護食,照片中有吳郭魚、南瓜等食材。(圖/創新照顧)
永信基金會把對吃的重視,延伸到日照機構中。永信基金會主任葉建鑫表示,在永信珸聆社區長照機構裡,生活復能訓練除了團體活動,更以「共同製備中餐」為特色。
照服員會根據每位長輩的能力和專長,安排不同的備餐項目,如洗菜、挑菜、切菜和處理肉品等工作,讓所有長輩都能參與其中。這些活動不僅讓機構充滿「香味」,還能活化長輩的身體,並提升他們的成就感。
永信珸聆社區長照機構裡,長輩與工作人員一起備餐。(圖/創新照顧)
鎖定社區機構 發展冷凍團膳市場
隨著服務範圍的擴展,永信基金會開始思考如何將機構內的餐食專業轉化為更廣泛的服務模式。松柏園的中央廚房逐漸走向專業化和自動化,除了具備完整的營養師、衛管人員、主廚和廚師助理員的團隊;也添購能夠大量製備多樣餐點的蒸烤箱;並改造人流、物流動線規劃,於2023年通過HACCP認證。
永信基金會主任蕭麗美指出,廚房早年以人力炒菜,但長期下來容易造成廚師職業傷害。使用蒸烤箱製作餐點,可以大量生產,減輕人力負擔,並降低食材成本,讓機構能更專注於提供個別化的飲食需求和更多樣化的菜色。
中央廚房正使用蒸烤箱製作葡式蛋塔。(圖/創新照顧)
2022年,永信基金會申請了傳善獎計畫,希望在2025年建構社區冷凍團膳的商業模式。
蕭麗美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冷凍餐點主要針對居家長輩,社區日照中心的冷凍餐飲服務仍屬藍海。社區機構多半使用團膳或便當店提供的餐點,但品質和口味難以滿足長輩的需求。
過去,松柏園的中央廚房曾為獨居老人提供餐食,但因配送和人力問題而終止服務。這個經驗讓他們看到了冷凍團膳的供應潛力,有助於增加收入,健全松柏園的財務。
日本模式再創新 發展在地冷凍團膳
蕭麗美回憶2017年赴日取經時,觀察到當地機構普遍採用冷凍餐點模式,搭配完善的冷鏈系統和復熱設備,確保餐點品質和安全。
考量到台日飲食文化的差異,永信基金會與弘光科大合作,研發適合台灣長輩口味的冷凍團膳菜色,並開發標準化的復熱流程。不僅借助弘光科大的專業知識,也為商品化和大規模生產提供基礎。
松柏園的中央廚房於2023年通過HACCP認證。(圖/創新照顧)
蕭麗美強調,冷凍團膳的發展不僅在於滿足長輩的口味,也是為了確保供應的穩定性和便利性,「你大概很難想像,長輩如果晚個5分鐘吃飯就會非常焦慮,所以工作人員壓力都很大,有時候太早送達菜又冷掉,長輩也會抱怨不好吃。」
為了解決冷凍團膳配送和儲存的問題,永信基金會計劃先在一家日照中心進行試點,再將旗下所有社區單位的餐食需求交由松柏園的中央廚房供應,將根據社區長者的反饋調整菜單,並尋找合適的代工廠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逐步實現冷凍團膳的商品化和穩定供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