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政府喊出「健康台灣」的施政總目標。多重慢性病是高齡者常見的問題,也是建立長壽健康社會的關鍵挑戰。為了因應這一挑戰,政府和產業界不斷投入資源,推動綜合性健康管理與創新政策方案,目標提升高齡者的健康生活品質,延緩慢性病帶來的負擔,以免更加惡化落入重症或失能照顧。
慢性病照護新世紀,不只有醫療介入,而是延伸至生活型態改善,良好控制慢病,透過健康管理、生活服務與支持體系,守護長者健康。本期封面故事將探討銀髮族慢性病照護的創新政策和產業發展機會,從政策推動的照護策略切入,探索科技應用、營養食品、運動計畫與國際趨勢等不同產業面向,如何有效控制慢性病是照顧產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
Profile-石崇良
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現職主要為持續推動健保政策及改革,提升整體醫療品質,增進國人健康。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相關疾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是造成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更占健保支出的五分之一,年花費近1700億元,突顯慢性病照護的重要性。目前全台有534萬名三高患者,65歲以上高齡患者265.3萬人,約占半數,隨著高齡化進展,慢性病患者增加可能帶動失能人口成長,因此「健康台灣」國家願景特別強調慢性病防治策略,並推出「888計畫」。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受本刊專訪表示:「目標是延長國人健康餘命,降低慢性病發生率,並透過早期發現、良好控制來減少失能。」
慢性病照護需投入醫療資源並推動跨領域合作。石崇良指出,888計畫首要目標是整合並擴大慢性病照護網,第二步則要透過數位照護、基礎建設提升及公私協力,推動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和慢性病管理。
擴大照護網 整合慢病照護資源
「888計畫」透過「家醫計畫2.0」和「全人計畫」來整合及擴大慢性病照護網。健保署今年升級「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為家醫計畫2.0,結合既有家醫計畫、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和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方案(P4PDM/CKD/DKD); 並 推 動「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全人計畫),讓地區醫院組成照護團隊。目前全台有301萬名三高患者(56%)納入共照網,未來希望能達到 80%,推估超過400萬人,強化慢性病照護。
石崇良解釋,家醫與全人計畫的目標是實現從預防保健、早期篩檢到疾病管理的統一照護模式,確保病人無論在哪裡就診,都能獲得一致的照護品質;同時擴大照護網,將高血脂等過去未涵蓋的族群納入。2個計畫都採用「論質計酬」模式(P4P),以疾病照護結果為給付依據,提供個案管理費、品質達標獎勵和盈餘回饋,鼓勵醫療團隊提升照護品質,而非依照看診次數或開藥量給付。
導入生活型態醫學 強調預防和健康促進
888計畫的另一大特色在於納入「生活習慣諮商」,推動生活型態醫學來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石崇良指出,許多慢性病的發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透過改善營養、運動、壓力管理和睡眠等方面,可有效降低慢性病風險。他強調,醫療照護僅占健康決定因素的10%到 20%,而生活習慣和社會決定因素才是健康的主要影響。因此,生活型態醫學的引入將從根本上改變慢性病防治的方式。
888計畫涵蓋所有年齡層而不限於高齡者,因為隨著慢性病年輕化,許多年輕族群未意識到健康風險。健保署將與國健署、病友團體、專業團體及產業合作,開發相關課程、教材和評估工具,並培訓專業人員,推廣健康生活觀念。
整合數位應用 發展慢病分級照護
台灣慢性病患者眾多,如何分級照護並加強慢病管理?石崇良指出,數位科技為慢性病照護帶來新可能性,透過AI數位工具可收集與分析健康數據,提供個人化建議並強化自我管理,並支持醫療團隊風險評估與分級照護。
數位科技為慢性病照護帶來新可能性,透過AI數位工具提供個人化建議。(圖片來源/freepik)
因此,健保署計劃於今年底推出「家醫大平台」,整合個人健康資料,包括健保、公費健檢、自費健檢及數位工具數據。平台未來更將結合AI風險分級模型,做為分流照護與分級獎勵的基礎,讓穩定患者在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就診,高風險患者則轉至區域級醫院積極介入,首階段聚焦ASCVD(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依病況決定是否需要更多的營養調整、加強衛教或調整藥物等。」
家醫大平台也規劃導入數位健康工具,鼓勵數位工具開發商與醫療機構合作,提升照護品質,今年選定4家廠商以沙盒試辦「數位照護獎勵計劃」,包含智抗糖、WaCare、智齡科技和遠傳電信,平台具一定使用者黏著度可獲基本費用,若達成具體健康改善則有額外獎勵。
此外,基層診所是慢性病照護的第一線,但多數診所的資訊系統老舊,不利於數位照護與AI應用。為確保家醫大平台順利運作,健保署也計劃在2025至2027年推動資訊服務廠商補助計畫,協助80%基層診所導入雲端HIS系統,包含預約掛號、讀卡、診療紀錄、電子處方箋、虛擬健保卡、電子病歷、視訊診療等功能,提升醫療資料的整合與應用彈性。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4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