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是長照產業的發展基石。(圖/國泰綜合長照機構)
編按: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照顧產業走向新世紀。《ĀnkěCare創新照顧》將於1月15日推出第35期重量級封面故事「回顧與展望:照顧產業趨勢大預測」,彙整近30位專家學者意見,結合雜誌和網路媒體提供完整內容,深度剖析產業變革。
在步入超高齡社會的道路上,人力議題首當其衝。提高長照人員的薪資待遇、導入科技、引進並培訓外籍人力,並建立清晰的職涯發展路徑,讓從業者看到成長與發展的可能性,將長照從低薪、低尊嚴、低成長的三低產業轉變為高吸引力的專業領域,都是當務之急。
長照薪資困局與職業吸引力不足
2024年長照需求人數將達86萬,對比全台僅約9萬8000名的照服員,供需失衡。薪資問題是長照人力短缺的核心之一,目前本國照服員的月薪約3至4萬元,外籍照服員則僅領基本工資。臺北醫學大學校務顧問薛瑞元指出:「相比之下,旅館業提供相近薪資,且工作環境更光鮮亮麗,年輕人更願意選擇。」
大愛長照體系創辦人邱秋華強調,長照產業的剛性需求高,但因收費受到管制,導致產業附加價值有限。他呼籲政府將機構式照護納入長照支付制度,或放寬收費限制,提升機構服務品質並改善薪酬,吸引更多專業人力投入。
然而,僅靠提高薪資仍不足以解決問題。台灣社區式長期照顧策略聯盟理事長黎世宏指出,長照服務員的人力供應已連續2年停滯成長,即使提高待遇,吸引更多人加入的空間也極為有限。台灣進一步需要結合外籍人力、科技導入與基礎教育,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結構。
引進外籍人力 培訓提升服務品質
引進外籍人力是緩解人力壓力的重要途徑。衛福部已擴大推動新南向國家人力,但現行外籍人力制度仍有待改善。馬偕醫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副教授黃惠璣指出,台灣外籍移工的語言與技能培訓不完善,導致服務品質參差不齊,他建議仿效日本模式,要求外籍移工接受語言及專業訓練,合格後可成為長照勞動力。
黎世宏補充,日本早已在南向政策上布局,外籍人力占比已達40%。他認為,這種趨勢將逐漸在台灣體現,但政策仍需完善,以確保外籍人力與本地人力互補。
智慧科技輔具 解決人力壓力的關鍵
智慧化系統與科技輔具被視為減輕人力負擔的重要工具。黃惠璣指出,機構照護中最困難的任務如沐浴、清潔與排泄,可以透過智慧沐浴系統等自動化設備來改善。
衛福部去年推出住宿機構照顧品質獎勵計劃,新增科技指標,但截至目前申請的機構數並不多,未來科技應用推廣仍需解決設備成本高昂的障礙,加速政策配套措施的落實。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國聯合會余志松也說,隨著科技導入,長照產業未來有機會透過大數據分析改善人力需求配置,提升整體服務效率。
住宿透過智慧科技減輕照護人力負擔,圖為長照機構的內的電子圍籬顯示器。(圖/國泰綜合長照機構)
專業認同與教育扎根的長期解方
長照人力問題的另一根源在於專業認同與職涯規劃不足。「專業化未被認可,升遷機會有限,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台灣銀髮產業協會理事長李宗勇直言,這種現象源於社會對長照工作的刻板印象,認為其僅是低階勞動。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建議,應透過政策提升照護人員的地位,並提供進階培訓與考核,讓資深人力向進階職位發展。此外,張淑卿強調從中學階段導入高齡教育,讓年輕世代早早接觸高齡議題,並對照護產業形成正向認知。例如,屏東縣將長照納入國高中技藝教育課程,從2014年選定8所國中試辦,2017年後更加入高中,從小導入世代共融,達到長照人才培力目標。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ĀnkěCare創新照顧》第35期,2025年1月號封面故事-回顧與展望:照顧產業趨勢大預測。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