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台灣長照產業正站上政策改革、科技應用與市場競爭的交叉點。《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18日在台北舉辦 「2024-2025照顧產業回顧與展望論壇」,聚焦長照3.0 政策藍圖與產業發展趨勢,探討長照市場資本化與IPO浪潮、長照公費與自費發展及人力資源挑戰。
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建德在會中表示,政策會研議開放長照自費的配套,讓市場機制與公共保障共同支撐台灣長照體系的發展。此外,為提升社區醫療照護照顧服務品質,衛福部正規劃「在宅責任照顧服務網絡」,串聯社區服務並精進大家醫平台,整合居家醫療照護及長照資訊。
產業資本化與 IPO 浪潮 市場結構進入重組
《ĀnkěCare創新照顧》總編輯高有智分析,台灣長照市場規模已達 6700 億元,隨著青松健康成功上市,長照產業 IPO 浪潮即將展開,將推動集團化、連鎖化、科技化的經營模式,並可能帶動併購整併潮。高有智指出,「未來市場將走向『大型機構資本化,小型機構特色化』的雙軌發展,業者需思考如何差異化經營,避免單純以價格競爭。」
科技應用將成為長照 3.0 的重要推手,高有智指出,未來AI 在長照產業的應用,不僅能強化健康管理,還能精準分析照護需求,提升長者自主性,未來也將擴展至失智症預防與復能訓練領域。
呂建德談長照 3.0 推動方向:醫照整合、復能與安寧
呂建德指出,長照 3.0 將聚焦醫療與照顧整合、強化復能、落實安寧善終,並透過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與大家醫計畫,縮短住院者轉銜長照的時間,推動「在宅責任照顧服務規劃」,減少醫療資源負擔。他直言,「未來十至二十年,長照產業要成為台灣內需市場的核心支柱,與半導體等出口產業並行發展,形成雙引擎經濟模式。」
呂建德說明,要推動在宅責任照顧網路,相關的資訊和數據要整合,才能有效地輸出和利用,醫療方面將採用電子病歷,長照也必須跟上這個趨勢,因此,未來大家醫平台將精進為「在宅責任照顧平台」,將預防接種、居家醫療、居家與機構照顧等資訊整合納入,民眾端的健康存摺也要有健康促進、長照、醫療與安寧資訊。
呂建德指出,長照 3.0 將聚焦醫療與照顧整合、強化復能、落實安寧善終。(圖/侒可傳媒)
呂建德也表示,長照3.0希望推動「10分鐘照顧圈」,希望讓長者在10分鐘內,就能找到適合的日照中心、社區據點或小規模多機能機構,落實在地安老與分級照護。同時,在宅醫療將深化,政府將擴大遠距醫療、居家醫療團隊派遣,並促進醫療與長照機構的轉診合作,讓長者能在家中獲得更完善的醫療支援。
針對長照人力議題,呂建德表示,台灣長照人力缺口單靠本地勞動力已無法補足,未來勢必要放寬外籍勞工政策,讓本籍與外籍人力互補,尤其本勞不願意投入的夜間服務,未來政策會以外籍人力與培訓補足,並以提供永居權為誘因。
長照財務挑戰 公費 vs. 自費,如何尋找平衡?
呂建德強調,布建長照服務資源及提升服務量能屬現今當務之急,目前以稅收做為推展長照制度之財源較為妥適,至於長照保險,衛福部未排除任一可能性,朝野、社會將持續對話取得共識,「當財源來自全民稅收,就會遇到公平性與負擔能力的問題,雇主是否願意分攤更需社會溝通。」
長照自費服務的開放,也是論壇重點,與會者多表示,政府補助應優先聚焦弱勢族群,而有支付能力的長者應該有更多自費選擇。老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這一代的高齡者不是貧窮的高齡,而是有財力、有需求的高齡,他們願意支付更好的服務,但市場卻缺乏彈性。」社照盟監事游麗裡也提到,社區式照顧機構導入科技服務時,成本負擔沈重,若無自費機制支持,未來發展將受限。
論壇與會者多表示,政府補助應優先聚焦弱勢族群,而有支付能力的長者應該有更多自費選擇。(圖/侒可傳媒)
居盟理事長涂心寧也分析,台灣居家服務市場近年快速擴張,但資源分散,呈現M型化發展,顯示市場競爭激烈,經營利潤壓縮,如何讓居服產業穩定發展,避免影響服務品質,將是長照 3.0 的重要課題。
呂建德回應長照機構的定價問題,坦言開放自費服務有其必要,政策會研議配套,例如,設定自費市場的比例上限,讓公費與自費市場並行發展,確保基本照護不受影響的同時,也讓市場有足夠彈性發展。他舉例,德國健保涵蓋91%的人口,另9%則完全自費,「政府要照顧人民,機構也要有利基,兩者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
地方政府視角 長照還需財務彈性與跨縣市合作
台北市社會局長姚淑文直言,長照開銷對一般家庭來說已是一大負擔,若不妥善規劃,將嚴重影響中產階級的生活品質。他指出,目前政府補助未能全面反映實際長照成本,尤其重症長者的額外醫療開支未納入補助範圍,亟待政策調整;團屋的經營成本更高,應重新定位其屬性,並考慮是否納入社區式照顧或提供其他補貼方式。
姚淑文也表示,都會區也面臨人力短缺問題,地方政府照管中心極難招募足夠人力,中央應促進跨縣市合作與彈性補助機制,確保照護人力有效配置於資源稀缺的區域。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則表示,新北市正邁入超高齡社會,面臨老年人口增加、就業人口減少的雙重壓力。新北市府透過「醫、動、養」策略推動照顧服務,包含規劃「黃金自立包」銜接醫療與長照;並擘劃「銀新未來城」,率先建立十分鐘生活圈模式,確保長者在地安老。他強調,未來地方照顧服務將面臨經費壓力與長照系統建置挑戰,政府應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開放自費市場彈性,並推動長照系統與金融接軌,打造全國一致的給付系統,提高行政效率。
《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18日舉辦 「2024-2025照顧產業回顧與展望論壇」台北場,邀集專家學者探討長照3.0 政策藍圖與產業發展趨勢、長照市場資本化與IPO浪潮、長照公費與自費發展及人力資源挑戰。(圖片來源/侒可傳媒)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