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令君 台灣護理學會第34屆長期照顧委員會委員、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主任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報告,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預估至2070年將達43.6%,人口老化問題將持續嚴重衝擊台灣社會。
老化身體機能衰退,將逐漸影響獨立自主的日常生活功能,嚴重恐演變為失能或死亡;肌肉質量與肌力亦會隨著老化而衰退,其造成之不良影響包括活動功能降低、跌倒與死亡;而老年人因對跌倒的恐懼而減少身體活動,更加重肌力流失;此外,隨著老化,大腦逐漸萎縮而影響認知功能。如何延緩及預防老人失智、失能,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方塊踏步運動 (Squarestepping exercise,SSE)由日本學者大藏倫博、重松良祐與中垣內真樹在2006年共同開發,針對高齡者預防跌倒設計新興運動模式,靈感來自於跌倒方向的機轉及結合運動員的繩梯訓練(Ladder training drills)。
台灣在2009年誕生第一批方塊踏步運動指導員,2013年開設方塊踏步運動指導員養成課程;目前台灣各地高齡者相關機構,皆有開設方塊踏步運動之活動在日間照護課程中。
進行方塊踏步運動需包含指導員、學員、地墊、步法模式4項要素;方塊踏步運動是在1個長2.5公尺、寬1公尺、共40格方格、每格25公分的防滑薄地墊上,透過方塊踏步運動專業指導員的帶領學習,採漸進式運動模式進行,並簡單逐漸加強難度,誘發老年人持續挑戰的動力。
方塊踏步運動為針對高齡者預防跌倒設計新興運動模式,目前台灣各地高齡者相關機構,皆有開設方塊踏步運動之活動在日間照護課程中。(圖片來源/曾令君)
近期多篇研究顯示,方塊踏步運動訓練可促進老年人參與運動、改善身體機能,提升體適能、增加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平衡能力、認知功能,使身體達到正向的滋養效果;其次,也可改善高齡者下肢功能及體適能,減少跌倒機率。
此外,方塊踏步運動不受天氣影響、環境設限且運動成本低。若定期規律活動,養成方塊踏步運動習慣,可提升長者生活品質,降低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負荷。
作者曾令君為台灣護理學會第34屆長期照顧委員會委員、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主任,具有方塊踏步運動指導員資格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5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