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中藥產業一直是傳統醫學的隱形巨人,過去,中藥廠專注於科學中藥,以濃縮萃取方式製造藥品,確保劑量標準化;而傳統中藥行則憑藉長年累積的經驗與信譽,服務忠實顧客。然而,隨著製藥法規、消費市場變遷,以及健康意識的轉變,中藥產業正加速從診所的專業場域,向藥妝、電商的消費市場邁進,並開發更多元的中藥產品。
科學中藥的進化 標準化時代來臨
「如果不能標準化,中藥很難再往前走。」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說。身為台灣第一家通過3階段確效的中藥廠,勝昌走在產業前端,積極迎戰2028年全面確效的最終目標。
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
衛福部中醫藥司推行確效作業查核,使中藥從生產環境、製程控制,到成分分析與數據管理,全面接軌國際藥品標準。這也意味著中藥產業將更專注於生產過程的合規性,而非單純追求產量,並走向標準化、數據化、透明化,以科學實證確保品質穩定,減少雜質與藥效波動。李威著說,高標準製藥帶來的不只是品質提升,還有成本的大幅增加,產業競爭加劇,中小型藥廠若不轉型,將面臨退出市場的風險。
加重OTC、保健品 中藥走向日常消費市場
如果說科學中藥正在朝標準化進化,那麼順天堂藥廠則在打破科學中藥處方藥限定的框架,進軍OTC(非處方藥)市場。「OTC市場的關鍵,是讓消費者能夠直接購買,而不是一定要透過醫師開立處方。」順天堂總經理莊武璋回憶,當初他們花了3年時間,才成功讓抑肝散通過OTC認證,進入一般藥局銷售。這代表中藥產業跨出一大步。
順天堂總經理莊武璋
過去,科學中藥多仰賴中醫師開立處方,限制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然而,日本與歐美市場早已將部分中藥納入OTC或膳食補充品,讓消費者能夠依據自身需求購買。例如,日本知名的葛根湯與防風通聖散,已經是家家戶戶的常備藥。
中藥將突破世代限制,成為各年齡層都可使用的選擇。(圖片來源/順天堂)
順天堂的策略是讓中藥變得更便利、更親民,例如針對失智症患者與照顧者的情緒穩定需求,開發能夠舒緩壓力的中藥產品;針對骨質疏鬆,則推出補鈣與強健骨骼的複方藥品。「消費市場的變化是我們最大的機會。」莊武璋強調,中藥產品將不只是老一輩的選擇,而是各個年齡層都可以輕鬆使用的產品。
傳統藥行到品牌化 創新是關鍵
在通路端,傳統中藥行的倒閉潮亦受關注,究竟中藥行是否還有生存空間?生元草本提供了一個新答案。「傳統藥行講求信譽,但過去很少做品牌,因為老一輩認為賣藥不能打廣告。」生元草本總經理李齊強坦言,當初他想把家族藥行轉型成品牌時,遭到家中長輩的強烈反對。
生元藥行在地服務70年,2016年成立生元草本, 持續創新傳統漢方。(圖片來源/生元草本)
但市場的變化不容忽視。隨著年輕世代對中藥的陌生,生元草本決定不再只是販售傳統藥材,而是將其轉化為保健與美容產品。例如,他們將漢方原料直接磨粉,製成現代化的泥膜產品;並開發「固齒膏」,將傳統護齒中藥成分與牙膏結合,使得產品既具科學性,又不失傳統風味。
這種轉型讓中藥應用不再只是治病的藥物,而是成為日常保養產品的一部分。「我們的客戶群已經從老年人擴展到年輕女性,甚至有日本買家特地來台灣找我們。」李齊強表示。
國際化與本土藥材 供應鏈的挑戰
標準化、OTC化與品牌化之外,進軍國際市場亦為另一條路。例如,順天堂在海外設立子公司,產品約銷售至20幾個國家,清冠一號在疫情期間更曾銷售至60多個國家;勝昌則主要透過與當地企業合作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台灣長期依賴中國進口藥材,但隨著供應鏈變動,企業開始尋求本土藥材種植。例如,順天堂已經啟動中藥材在地種植計畫,希望逐步建立可追溯的供應鏈。
順天堂藥廠在南投成功培育30萬株流蘇石斛。(圖片來源/順天堂)
台灣的中藥產業正在進行一場從製造端到市場端的全面革新,走向標準化、品牌化與國際化並進的新時代。此外,傳統中藥行開始品牌化,影響力也將不再局限於中醫診所,而是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