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時事】新北擬設長照處、南市公辦民營長照機構動土(2025.04.21-2025.04.25)

【一週時事】新北擬設長照處、南市公辦民營長照機構動土(2025.04.21-2025.04.25)
2025/04/24
作者/專欄

南市六甲區公辦民營「鶴稻町綜合長照機構」動土 黃偉哲:盼提供民眾在地安老

為完善台南市長照資源布建,台南市政府積極向衛生福利部申請補助經費,規劃於六甲區設置綜合長照機構,並於4月21日舉行動土儀式,台南市長黃偉哲偕同總統府資政張博雅、市議員陳秋宏、尤榮智、吳通龍,及六甲區多位里長與市府委託興建及營運之聖威南悅長照社團法人代表及其協力廠商等共同參與,期盼為地方建立完善長照服務,造福六甲區及鄰近區域長者。(閱讀更多)

延伸閱讀:加速布建長照機構 達成民間、政府與社會三贏的唯一解方

亞洲第一 衛福部「負責任AI執行中心」成功落地10醫院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為推動台灣醫療數位轉型,衛福部成立三大AI中心,其中「負責任AI執行中心」已成功落地全台10家醫院,成為亞洲第一,透過導入至少10項AI落地應用,目前已有約23萬人次使用,這是台灣邁向數位健康與智慧醫療轉型的重要里程碑,未來更可望成為國際醫療AI應用的標竿。

延伸閱讀:AI進駐長照現場 衛福部數位部攜手推智慧照顧

雲林麥寮衛生所老舊 中央補助逾7000萬打造5星級醫療據點

中國時報報導,雲林縣麥寮鄉因台塑六輕設廠,人口逐年增加,去年底突破5萬大關,但麥寮衛生所啟用至今已近40年,建築與設備老舊,已無法因應人口成長所需,立委劉建國20日表示已邀衛福部與國建署考察,爭取7453萬元改建經費,規畫增加長照C據點、日間照護空間等,打造雲林沿海5星級衛生所。

延伸閱讀:守護社區與民眾健康的好厝邊 衛生所推動高齡友善連續性在地照護

雲林偏鄉醫療照護!醫師、藥師親上山 看診到預防保健全人關懷

自由時報報導,雲林縣府攜手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辦理「草嶺樟湖全人照護加值計畫」,22日在古坑樟湖村樟湖國小舊校區啟動,雲林縣長張麗善指出,2家醫院醫療團隊上山為村民看病外,還提供全人關懷為長輩、孩童量身打造專屬的健康管理、預防保健的全人關懷。

延伸閱讀:照顧攏抵家:在宅醫療整合照顧 醫療到宅服務實現在地老化

130歲嘉義醫院有長照站C據點 動線分流讓長輩安心

中國時報報導,嘉義市政府輔導全齡多元樂學發展協會連結130年歷史衛福部嘉義醫院資源,在嘉義醫院閒置空間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暨巷弄長照站「全齡樂學嘉醫站」,經過1個月試營運,23日嘉醫站宣布正式成立,這座全台第一個位在醫院裡社造C據點,主要由嘉義醫院提供課程、師資,導入醫療知識、常識,讓醫療和長照能真正結合在一起,為讓長輩安心在醫院內上課,院方針對動線進行分流,讓長輩進出醫院時,減少與病患、醫護同處一室的機會。

延伸閱讀:專訪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構築全人健康照護體系 推動醫療與長照整合

老年人口逾77萬 新北擬設長照處

聯合報報導,新北老年人口逾77萬人,比10年前多出近1倍,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推動市府成立長照專責單位,22日邀請業者、公會座談提建議,多認同單一窗口可減少行政流程,提供更專業服務。市府表示,社會局、衛生局正展開政策研究,評估成立長照處。

延伸閱讀:長照政策與產業變革 資源分配、服務銜接待加強|照顧產業回顧與展望論壇

南投老人多長照需求增 暨大免費培訓照服員就近考照

聯合報報導,南投縣老年人口突破十萬大關,高齡化程度全台第三高,為因應超高齡社會,強化縣內長照服務體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與愚人之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協力開辦免費照服員訓練班,首批25日結訓,7月辦理第二梯次,總計培育60人。

延伸閱讀:【黃惠璣專欄】建立照服員分級升遷制度留才

澎湖醫院新增聽力鑑定檢查設備 守護離島醫療照護

中央社報導,衛福部澎湖醫院新增「聽性腦幹誘發電位儀」,21日正式啟用,澎湖民眾不用再舟車往返,就地做好聽力障礙鑑別診斷,守護離島居民醫療照護。

延伸閱讀:聽力師公會籲政府推動高齡者聽力篩檢 降低失智風險

北市啟動寵物照顧服務 讓獨居長者安心就醫

中國時報報導,近年家庭型態改變,飼養寵物成為長者們重要的情感依託,獨居長者常因掛念寵物如毛小孩或喵星人無人照料,因而不願接受就醫、安置或搬遷服務。台北市長蔣萬安指示,北市社會局與動保處啟動合作,結合友善寵物商家、動物之家等處,提供寵物照顧、緊急安置,經社工評估後可減免費用,兼顧長者生理與心理需求,完善對長輩的照顧服務。

延伸閱讀:寵物長照第1家 寵樂動物醫院 讓人與寵物都能得到喘息

醫護人力從未補齊 護理團體要求三班護病比應立即入法

聯合報報導,台灣邁向少子化與超高齡化社會,護理團體21日表示,今年初急診壅塞導致病患無法獲得醫療照護引發社會熱議,而急診人力更是從未補齊,將在五一勞工大遊行提出政府應立即將「三班護病比」入法以降低工時,以及修訂「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等訴求,以保障醫療基層的勞權及專業。

延伸閱讀:【台灣護理學會專欄】技術混合照護模式  迎戰超高齡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