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機構|齡活居家長照 職治帶復能成主力 7年打造完整長照版圖

聚焦機構|齡活居家長照 職治帶復能成主力 7年打造完整長照版圖
2025/06/18
作者/專欄

齡活居家長照機構7年間在雙北建構完整的ABC單位,近年更拓展至高雄、桃園地區,其背後是一支平均年齡僅30歲的年輕團隊,由本身為職能治療師的執行長彭紹宇領軍。他強調,齡活以復能為服務理念,同時重視員工訓練與留才制度,期望在專業與共好的原則下,讓服務與組織永續發展。

齡活大心體系旗下有兩大品牌:齡活聚焦居家長照服務,大心職能治療所則以職能照護為核心,為全台首間專注介入長照與精神疾患的職能治療所。大心創立一年後,齡活居家長照機構隨之成立,目前除了在雙北建立完整ABC單位,並且一年培訓超過5000位長照人員,成為雙北最大的課程單位。同時,服務區域也逐步擴展,高雄除了A單位與C據點外,日照中心也已在籌備中,桃園也已成立A單位。

從日照據點到居家 打造跨專業復能照護

治療師每周一次進駐日照中心提供一對一的復能訓練課程。(圖片來源/齡活居家長照)

治療師每周一次進駐日照中心提供一對一的復能訓練課程。(圖片來源/齡活居家長照)

因為彭紹宇的職治背景,「復能」因此成為齡活的服務理念。目前,齡活在萬華與府中設立的日照中心,皆以復能為訓練重點,並安排治療師每週進駐一次,提供一對一的復能訓練課程。

府中日照更導入復能型的科技輔具,包括專為失智長輩設計的「Me-Taka 認知互動輔具」,透過遊戲方式訓練長輩的反應力、邏輯能力與專注力;團體課程則會使用運動型輔具「SPOZ」,長輩只需戴上感應手套,便可跟著音樂進行律動,同時檢測每位長輩的關節活動度、肌力與肌耐力等身體功能。

在據點部分,彭紹宇觀察到,目前仍以健康長輩為主要參與對象,課程也缺乏依照能力設計的分級制度,讓失能程度較高的長輩難以融入,甚至感到挫折與退縮。他坦言:「我看到自己在大心的個案,因為無法適應這樣的課程設計,只能選擇退出,所以我決定自己來開設據點,改變這個現象。」

因此,在齡活的據點,不僅接納身心障礙個案,也實施能力分級。針對同一主題課程,例如手機操作課、體能課等,都會區分為初階與進階版本,讓每位長輩都能依自身狀況參與,減少因難度落差造成的壓力與排斥感,提升參與意願與成就感。

彭紹宇更將服務從社區延伸至居家,串聯大心的職能治療師與齡活的居家照護專業,進行跨專業協作。當團隊進入個案家中服務時,由治療師指導家屬或照顧者,提升照護技巧與品質,居服員則負責協助日常生活功能,兩者相輔相成,目標是逐步降低個案的失能等級,協助他們朝向更獨立的生活邁進。

開發桌遊結合興趣理論 從遊戲中帶入復能計畫

長輩在據點玩桌遊《出鍋趣》,可探索長輩興趣,並藉由遊戲帶入復能。(圖片來源/齡活居家長照)

長輩在據點玩桌遊《出鍋趣》,可探索長輩興趣,並藉由遊戲帶入復能。(圖片來源/齡活居家長照)

「許多長輩隨著年齡增長,似乎失去了原有的興趣,或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興趣,感覺老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彭紹宇帶過許多個案後,發現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運用自身職能治療的專業,與物理治療師、諮商心理師與遊戲設計師,共同開發一款以興趣理論為基礎的桌遊《出鍋趣》,藉遊戲的方式引導長輩探索自身興趣,促進人際互動,帶入復能的軟性治療方式。

遊戲方式為長輩輪流抽取興趣卡牌,例如:「泡溫泉能舒緩你多少壓力?」其他玩家則根據自身經驗給出數字,若猜中,玩家即可獲得火鍋食材,但必須使用指定手勢夾取,藉此訓練手部精細動作。

這款桌遊目前會由治療師或居服員帶入據點或個案家中陪伴遊玩,透過遊戲過程,治療師能進一步掌握長輩的興趣線索,進而設計更符合個人需求的復能計畫,提升長輩的參與度;而居服員也能提供更好的陪伴服務,協助設定目標,並分析達成該目標所需具備的次級能力,例如:能否走出家門、或者需採購的物品等,並將這些細項能力設定為復能目標。

從醫院走入居家  看見長照市場創業實踐理想

今年才32歲的彭紹宇看到居家長照市場勇敢創業,7年在雙北打造完整ABC單位。(攝影/王永村)

今年32歲的彭紹宇看到居家長照市場勇敢創業,7年在雙北打造完整ABC單位。(攝影/王永村)

彭紹宇最早是在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擔任職能治療師,在服務個案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患者在醫院時自理能力良好,但一回到家後卻開始出現各種問題,例如儀容不整或妄想症狀加劇,導致病情反覆不定。

當時正值長照1.0後期,職能治療師開始走入個案家庭提供復健服務。彭紹宇發現,影響個案不僅是疾病本身,家中環境與互動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回憶道:「當時我們還要陪個案召開家庭會議,擔任協調者,幫助家屬與個案建立更好的互動模式。」在生活與醫療獲得一致性的照護後,許多個案的病情才逐漸穩定。

正因如此,讓彭紹宇看見了長照市場的需求。相較於醫院工作穩定但有其框架,他選擇走進居家長照的創業領域,讓自己有了實踐理想的空間。第一步就是開業「大心居家職能治療所」,處理各類困擾行為個案,包括全齡自閉症、憂鬱症、感官失調症等,成為當時量能相當大的治療所。此外,他帶領的年輕團隊強調跨專業合作,並秉信「成功的復能,是讓個案能夠獨立離開治療師」的理念,所以與當時許多A單位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也為翌年齡活長照機構成立紮穩根基。

重視員工職涯共好才能更好 銀髮住宅農場計畫皆在進行中

齡活強調員工職涯跟留才制度,並常辦員工旅遊增進跨部門感情。(圖片來源/齡活居家長照) 

齡活強調員工職涯跟留才制度,並常辦員工旅遊增進跨部門感情。(圖片來源/齡活居家長照) 

彭紹宇認為,留才與跨領域連結是創業過程中相當重要的環節。例如,高雄的據點便是由一位部門主管回家鄉後,邀請入股合資並成功複製雙北模式。他指出,鼓勵員工入股不僅能提升員工的歸屬感,也有助於企業長期發展。

此外,有趣的是,公司特別設立了一個內部Podcast平台,僅供公司201位員工自行主持與收聽。內容不限,員工可以分享八卦、追劇心得或是日常生活點滴。不僅讓跨領域的部門員工之間有更多機會彼此認識,也為公司建立了更為順暢的溝通管道。

除了關注內部人員的職涯成長與溝通,彭紹宇的中長期目標還包括建立一個結合銀髮住宅與農場的綜合場域,目前,此計劃已在規劃階段,他希望長輩們能在這裡各得其職,並在假日時以專業的角色與小朋友們共同參與工作坊,期待幼銀互動激發出的火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