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高齡少子化,台北市衛生局已設置11家住宿式機構,其中5家由醫院經營,發展醫療照顧整合模式。以信義廣慈住宿機構為例,2023至2024年的急性後期照護住民,成功返家約8成。
長者入住長照機構已成為許多家庭的重要選項,如何在住宿式機構中串聯醫療與照顧服務,讓住民在需要時即時獲得醫療協助、提升照護品質,同時減少不必要的送醫與住院,成為政策推動重點。
目前台北市設立住宿式長照機構共11家,其中5家由醫院經營,結合醫療資源,積極發展醫療照護整合服務,呼應衛福部積極復能、落實安寧善終政策目標。
信義廣慈推動PAC銜接長照 8成住民成功返家
台北市衛生局委託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經營的信義廣慈住宿長照機構,即是醫療與長照整合示範場域。信義廣慈結合門診、復健中心與住宿照護,住民無需轉換機構或跨區奔波,便可在同一空間內完成醫療復健與生活照顧。
信義廣慈並與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合作,引入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上肢鏡像手等智慧輔具,打造「急性後期照顧與長照無縫接軌」的創新模式。
信義廣慈主要服務中風與骨折術後的急性後期住民,導入「復能導向、可返家」照護策略,結合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師、護理師、營養師與社工專業團隊,透過復健課程與日常活動,協助住民逐步恢復自主生活能力。
統計2023至2024年服務成果,約7成急性後期住民在復能期間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平均提升15至20分;約8成住民最終成功返家,有效緩解醫療體系壓力,也實踐「治療之後、回家之前」的轉銜理念。
行愛打造安寧善終環境 讓家屬安心陪伴
長照機構也是許多長者安寧善終的重要場域。由台北醫學大學營運的行愛住宿長照機構自2024年起導入安寧服務,至今已陪伴3位住民走完人生最後旅程。
其中72歲潘女士因中風、失智入住該機構,後突發病況送醫,經家屬評估選擇返機構採取舒適照護,最終在家人陪伴下於熟悉環境中善終。家屬感謝機構提供溫暖支持,讓母親不再受病痛折磨。
行愛機構攜手北醫居家安寧團隊,提供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跨專業照護,從生理、心理到靈性、後事安排全面支持,搭配機構內護理師、照服員與社工細緻服務,讓住民以尊嚴、無憾地迎向生命終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