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郁芳 專業居家護理所負責人
為了因應人口老化,我國自2007年開始推出長照1.0長期照顧政策,2017年發展為長照2.0政策,其最大的不同在於以人為中心的「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衛生福利部,2016),由專業人員到社區或家中進行需求評估,提供跨專業整合服務及資源連結,主要核心人物是個案管理員。在護理的養成教育裡,護理師不僅只執行疾病衛教、照顧技巧的指導,同時也具備個案評估、計畫擬定、服務的提供及跨專業間的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以筆者擔任社區整合型照護之個案管理員為例,分享一位個案的照顧經驗:85歲的女性失智症退化長者,由87歲的先生照顧,屬於典型的老老照顧。第一次家訪時,發現個案因為下肢退化無法上到2樓房間,僅能安置在1樓沙發上,尿液已滲漏到尿布外且尾骶骨出現10×9cm的壓傷,案夫白天要上班,只能利用中午回來幫個案換尿布及餵食牛奶。筆者在完成個案生理狀況及需求評估後,除了照會居家服務做日常生活照顧以緩解案夫照顧壓力;也會診居家護理師及復健師協助傷口照護及肢體復能計畫;更連結基金會借用電動床裝設於1樓,以解決個案因無法躺平而導致的關節僵硬及攣縮;及社會局社工員協助取得低收補助降低案家的經濟壓力。
經過半年的照護及追蹤,個案尾骶骨傷口已癒合,且在居服員的協助下,可坐輪椅及自行用奶瓶進食牛奶。由以上的照顧過程中,居家護理師發揮其獨特功能,透過專業評估、訂定適切的照護計畫,並透過團隊及外部資源運用,有效完成了個案的整合照顧。
在長照2.0的發展規劃中,我們看見了許多護理專業可發揮的角色及功能,而個案管理員是最能發揮護理師獨特功能的角色之一。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護理師需要不斷的充實長照服務知識和技能,如輔具的運用、資源的連結及了解政策的走向等,始能提供符合個案需求的多元服務,真正做好社區整合型照顧服務。這是護理師在社區整合型照顧中個案管理員的角色與契機,相信也將為台灣的長期照顧帶來整體發展的可近性及可行性。
作者呂郁芳為專業居家護理所負責人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