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長輩吃得下、吃得對、吃得好,不僅是照顧議題,更是產業競逐的新藍海。16日登場的「銀髮膳食產業發展趨勢論壇」,由創新照顧與創新長照經營管理協會主辦。論壇上午場聚焦「質地調整飲食」,對應長者咀嚼吞嚥困難與營養需求,從全球市場到台灣現場,從醫療、食品、照顧、科技多方協力,打造更完善的銀髮飲食生態。
全球銀髮膳食B2B市場約4成 跨域串聯開發機構團膳
創新照顧資深採訪編輯戴淨妍指出,全球高齡營養市場正快速成長,預估2030年產值將達296.6億美元,伴隨205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1億人,銀髮膳食不僅是商機,更是健康管理、預防醫療與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戴淨妍分析全球銀髮膳食的產品與通路類型,零售仍占最大宗,醫療照護機構的B2B採購合計約佔4成,線上購物、高齡友善餐廳亦持續增長。他強調,未來銀髮膳食競爭力來自照顧、食品、科技的跨界整合,如奇美食品與奇美醫院開發慢病飲食、永信基金會與弘光科大共創冷凍長照團膳,皆是典範。
質地調整餐需求爆發 台灣B2B市場待突破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王素梅則從日本產業經驗切入,說明日本如何透過政策、標準、產業鏈協作,系統性滿足不同場域的質地調整餐需求。日本業者如瑪魯哈日魯協助醫院縮短備餐時間,Cook Deli日供11萬份冷凍餐直送數千機構,中央廚房「藏Marche」開發冷凍慕斯質地食品,連法式餐廳也投入軟質料理,並透過專業電商與內容平台普及居家與社區。
王素梅指出,日本介護保險法修正將復健、口腔、營養一體整合,BCP永續營運計畫也促進業者協助機構備存常溫介護食品,帶動產業發展。反觀台灣雖累積1600項Eatender質地分級產品,B2B市場應用與通路滲透仍待突破,尤其醫療與長照機構仍面臨人力不足、備餐時間長與產品選擇有限的困境。
銀髮膳食產業發展趨勢論壇上午場議題,聚焦質地調整飲食。圖為上午場講者合影,左起分別為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副理事長陳信水醫師、食食樂語言治療所所長王雪珮、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王素梅、創新照顧資深採訪編輯戴淨妍。(圖/侒可傳媒)
專業師串聯需求與供應 打造膳食服務與產品
論壇邀請各專業師級共同參與,由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副理事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復健部主任陳信水擔任主持人,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致力於推動雲林地區的進食與吞嚥照顧,串連醫療與照顧資源,逐步提升在地高齡照顧品質。
食食樂語言治療所所長王雪珮指出,社區約3成長輩潛藏吞嚥困難,機構更高,家屬照顧者不知如何選擇合適產品,廠商也難以對接專業需求。為此,王雪珮透過跨域串聯,把廠商帶進在宅醫療學會、安寧醫學會等專業場域,不僅讓產品參與課程情境設計,還辦理質地料理工作坊,攜手廚師、營養師、照顧者共創本土特色質地餐,如池上豆皮介護食等創新餐點;也教育照顧者運用IDDSI標準測試質地。王雪珮期盼產業建立一站式資源平台,讓需求者找到合適的膳食產品與服務。
中華民國牙體技術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林慶茂則倡議,牙技師不應只留在牙科領域,要走出診間,透過活動假牙調整,協助長輩重拾咬合與進食尊嚴,預防因進食困難引發的吸入性肺炎。他推動跨領域合作,與牙醫師、語言治療師、在宅醫療、安寧醫學會共建咀嚼吞嚥篩檢與教育網絡,並與板橋榮民之家簽署MOU,展開假牙清潔、調整、晶片植入假牙等合作計畫。林慶茂同時發展科技創新,如假牙植入晶片預防失智長輩走失,並推廣舌壓檢測與訓練裝置,強化吞嚥訓練的科學性。
從嬰幼兒食品跨足高齡餐食的濬詮公司創辦人邱璟瑞,則分享他們如何洞察市場,從消費者將寶寶粥買給長輩食用發現市場潛力。他指出,嬰幼兒與長輩餐食在質地、營養、易消化、無添加、品質、便利性皆有共通,但口味、包裝與行銷須區隔,避免「老幼同食」的誤解。未來,濬詮規劃訂閱制、AI營養推薦、線上營養諮詢等服務,拓展更多銀髮市場的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