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平專欄】銀髮照護的升級路:瑞士如何把長照做成一門好生意(下) Senevita照護品質與社區共融的永續照護

【黃漢平專欄】銀髮照護的升級路:瑞士如何把長照做成一門好生意(下) Senevita照護品質與社區共融的永續照護
2025/08/11

↑Senevita目前在瑞士約擁有30個據點。(圖片來源 Heiminfo.chSenevita)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資源與品質成為國家重要課題。在思考長照產業如何兼顧永續發展與社會效益時,除了資本導向的模式,另一個值得學習的方向是:在地深耕、制度完善、與政府協力。瑞士的 Senevita正是這類模式的代表。

延續本系列第一篇介紹 Tertianum 的資本導向經營模式,本篇將聚焦於 Senevita,這家強調照護品質、在地合作與社區共融的長照機構。透過比較,我們可以更清楚看見長照產業的多元發展路徑。 

標準化制度導向、社區共融的Senevita

成立於1989年的 Senevita,目前在瑞士約擁有 30 個據點,涵蓋安養住宅、日間照護、居家照護與失智症服務。不同於以地產投資為核心的 Tertianum,其發展策略可歸納為:

住民可根據身心狀況在居家照護、日間照護、輔助生活單位與全天候護理等不同階段之間轉換。(圖片來源 Heiminfo.chSenevita)

品質導向的標準化照護管理

Senevita 各機構皆導入標準化流程、定期內部審核與第三方評鑑機制,用以確保照護品質在全瑞士達到一致標準。照護團隊跨專業組成(Spitex),包括護理師、復健師、營養師、心理師與社工,並提供持續進修與培訓機制,強化整體照護水準。

此外,Senevita 創新推行Care Workforce Pool制度,讓各地據點可彈性調度護理與輔助人力,提升效率,避免照護空窗。

跨專業組成照護團隊。(圖片來源 greatplacetowork.charbeitgebersenevita-ag)

深化公私協力:與地方政府共創照護資源

Senevita與瑞士地方政府保持緊密合作,許多據點為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或資金支持、Senevita 負責建構營運。雙方藉由長期契約與績效指標,共同維護品質與財務穩健,實現地方政府與企業共治的合作模式。這樣的模式,有助於提升公共資源使用效率,也讓機構更貼近在地需求,建立高度信任感。

建構社區型漸進式照護模式

Tertianum相似,Senevita 亦推行照護分層整合模式,住民可根據身心狀況在居家照護、日間照護、輔助生活單位與全天候護理等不同階段之間轉換,不必搬離熟悉社區,減少照護斷裂與心理焦慮。機構內設有對外開放的活動空間(如咖啡廳、書房、工藝坊等),鼓勵社區參與,促進世代共融、減緩長者孤立與失智風險。

機構內設有對外開放的活動空間如咖啡廳、書房、工藝坊等。(圖片來源 greatplacetowork.charbeitgebersenevita-ag)

Tertianum 的商業導向不同,Senevita 展示了另一種可長可久的照護邏輯,從品質標準化制度導向出發,以社區為主與政府合作,創造永續照護模式。這樣的模式對台灣的長照市場提供了三個值得參考的方向。 

建立高信任度的照護品質: 導入標準流程、內外部品質管理、照護人員培訓體系,確保機構或居家照護的一致性與透明性。

推動地方共生: 以公私協力為基礎,協助地方政府透過政策誘因與土地支持引入專業照護機構,建立制度化合作。

建立在地化漸進式照護服務模式: 鼓勵日照中心與居家支援發展,降低照護集中化與機構負擔,提升高齡者生活自主性與尊嚴。

鼓勵日照中心與居家支援發展。(圖片來源 greatplacetowork.charbeitgebersenevita-ag)

Senevita 的案例說明,長照可以是一門好生意,但更是一門好的公共事業。當品質、制度與社區三者形成正向循環,長照產業不再只是政府的負擔,而是社會與市場共同建構的福利工程。如此,台灣也有機會在銀髮經濟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典範。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