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科技人踏入意外人生 陳意千打造長照夢想

科技人踏入意外人生  陳意千打造長照夢想
2020/01/16
作者/專欄
我們的優點就是沒有這行業的包袱,以過來人經驗覺得不可以碰的,我們用120%的努力全力以赴。

位於三峽的清福養老院,很少人像他們一樣橫空出世,一出手就是816 床,由15個小型養護機構加上1 個護理之家組成長照聚落。服務的集中化,具有一定規模,開創了別有特色的服務模式。領航者是出身建商家庭的院長陳意千,10年前從科技業「轉行」投身長照,帶領清福開創了長照的新品牌,開疆闢土的決心尚未停歇,未來期待打造長照連鎖店的夢想。

30歲以前,陳意千曾經搭上網路業熱潮,走闖網路、電信、軟體業界,沒想到2009年一個轉彎,讓他投身長照產業。

曾跟父親一起回台中大甲老家的安養機構探望親戚,「那邊味道很重,為了講話,得一群人圍著他(床邊)站著講,也沒得坐,也不想待很久。」即便過了10多年,陳意千回想起來仍是記憶猶新。

對安養空間的不適感,讓從事建築業的父親決定來蓋一間養老院,只給當初還在科技業上班的陳意千2個月時間考慮,「對我來講,這是他的願望,從願望變成實際上可行,(我)就是要拆解怎麼做。」

創新養老機構 清福 陳意千 - 創新長照雜誌
陳意千發現,參加運動會的長輩「好像是活過來一樣,眼中有光」。圖/謝小明。

為了扛起重任,陳意千前往老牌長照機構愛愛院「實習」,激發對於照顧老人的興趣,也讓他在第一線親身經歷照顧者的困難,作為當CEO(執行長)的入門功課。

陳意千回憶開業第一年,每天睡前都擔心收到員工突然辭職的訊息,常常晚上10點還在調度隔天排班人力,只因機構內24小時的照顧一刻也不得懈怠。每天下班前,他回望偌大的養老院一片漆黑,只有8樓工作區域燈火通明。

開業第一個月收案5人、第一年100人,接著便以每年200人入住的速度成長,在開業第5年就滿床,至今累計上千個家庭排隊求床,也擦亮了「清福」的招牌。

以走道相連的3棟建築物如王字型排列,窗外陽光讓清福的一樓大廳通透明亮,這裡不像傳統的長照機構,戶外有孩童的遊樂設施,讓前來探視的家屬也能享受家庭和樂,每週都舉辦菜攤市集,還有一座可容納50人、輪椅長輩的小型電影院。「做建商的,都在思考住在這空間的人怎麼生活?」陳意千說,歡唱、看電影,就是清福長輩的日常,不是奢侈品。

創新養老機構 清福 陳意千 - 創新長照雜誌
地瓜奶奶是清福的住民,每週四擺攤叫賣成為生活中一大樂趣。圖/清福養老院。

當老闆教育人才

曾經的夢想是什麼呢?陳意千的答案令人意外,「我想過兩個目標,當老師,或是當老闆。」後者成了現實人生,前者後來選擇放棄,因為比起專研書本上的「標準答案」,他更喜歡跳脫框架思考,卻放不下對「教育」的熱忱。培訓人才成了陳意千苦心修煉的功課,「我喜歡把我有經驗或我會的跟別人分享。」陳意千樂此不疲。

在開業前幾年,陳意千每天下午都到樓上巡視各機構,看看餐食是否按照咀嚼程度安排、餵餐過程是否與長輩平視、活動流程是否按部就班執行,也難怪員工小孩以「校長」形容眼中的陳意千,也這樣形容他:「時常看見院長叔叔蹲在爺爺奶奶身旁,關照在這裡的每一個人。」

作為長照門外漢CEO,醫養合一、生活美學、自立支援等概念,不能只是喊出的口號,也不能只有陳意千自己懂,必須築夢踏實。他像是舵手,但也得時常扮演傳令兵。

「對於未來的規劃、方向跟目標,如何轉化、拆解成可執行的方案,相對科技業薄弱很多,我要做很多補強的動作給主管。」他坦言,護理、照服專業人員過往深耕照顧專業,卻缺乏管理領域的訓練。

當團隊、收案趨於穩定,陳意千更大膽規劃清福獨有的人才培育制度,從護理師、照服員的職涯規劃、晉升制度,客製化的長照繼續教育時數、主管教育訓練。2019年底,他更啟動為期2年的儲備幹部機制,如今他手下已有超過300名員工。

創新養老機構 清福 陳意千 - 創新長照雜誌
清福醫院為全台第一家長照機構內設置的醫院,提供10科門診與住院服務。圖/清福養老院。

首創長照機構開醫院

「以科技業來說,我們就是提供total solution(完整解決方案)。」陳意千為長照機構提出的第一個解方,就是醞釀超過3年的清福醫院。

「開業頭兩年,很多家屬反映為了小病看醫生、住院得要請假,從台北市跑來。」陳意千下定決心為家屬解決問題,其實從開業前就預留了設置醫院的空間,拒絕許多診所的進駐邀約,最後找上立足板橋的蕭中正醫院體系,花上10個月說服,開創長照機構內成立醫院先例。

「你把醫生做好,其餘交給我。」陳意千掛保證,開業初期也不收房租,先合作開設物理治療所,如今轉型復健診所,也造福附近居民。醫院立案流程一跑快3年,清福醫院終於設立,開設診別多達10診,包含長輩常需要的腎臟、肝膽腸胃等科,成為全台第一、也是唯一長照機構內的醫院。清福提供的不是床位,而是需求導向的服務。

創新養老機構 清福 陳意千 - 創新長照雜誌
為了讓行動不便的長輩也能參加運動會,清福創意發想改良版手足球。圖/謝小明。

甩開包袱植入創新DNA

參訪時,電梯門打開,阿公阿嬤們一字排開,拿著泡綿長桿玩著「改良版手足球」,有人為射門面紅耳赤,搶不到球的則哀聲連連,熱鬧情境完全讓人忘了身處在養老院。

這是「金齡學堂」日常的體育課,清福聘雇兩名「健康促進員」,設計金齡學堂的教科書與活動,從國文、數學、自然、體育到美術與家政,教材裡融入不同節氣,每個月都有專屬的課本,從2017年推動至今,超過3.4萬人次上過金齡學堂的課。

在課程期間,健促員發現長輩對體育、音樂動態課程有興趣,卻對復健器材興趣缺缺,因此在2019年號召全院失能、失智長輩參加運動會,以團體賽截長補短。「看到的不只機能進步,好像是活過來一樣,那個時刻他們眼中是有光芒的。」那一刻,陳意千也找到長照工作中閃閃發光的價值。

同屬「安老照護+」系列的「生活美學」更努力開拓自費市場,「以前家屬能省則省,pay for service(使用者付費)在長照能運行嗎?」陳意千也曾擔憂,到現在3年也超過2千人次付費參加。

但是,讓創新照顧方案在日常中落實並不容易。「開業第一二年,我跟幹部開會表決從來沒贏過。」陳意千苦笑,即便惡補許多護理、社工的書籍與知識,他始終站在照顧專業大門之外,員工對他的指令半信半疑。

陳意千善用試驗,當現場遇到困難,他能提出可以解決的方案,讓成功經驗慢慢累積成信任,他也懂得誘發有熱情的員工跨級「打怪」,清福今年帶著數十位長輩參加仙角百老匯表演,起先只是茶水間的閒聊,陳意千便決定帶著員工們一起做,「多做幾次,內部溝通就比較容易。」

創新養老機構 清福 陳意千 - 創新長照雜誌
院內開設「生活美學」課程,讓長輩跟小朋友一起創作。圖/清福養老院。

擦亮招牌 開枝散葉

陳意千的藍圖已經畫到2022年,主打單雙人房、高品質照顧的清福二館將開幕,一出手又是500床,預計將引入科技照顧,還有一座「賠錢也要做」的幼兒園。不只看見跨代交流的光芒,陳意千也要讓三明治世代托嬰、托老一次滿足。

打造服務流程、人才培育品質統一化,加上力求創新服務的亮點,陳意千想一步步打造「清福養老院」的品牌價值,開枝散葉,他充滿鬥志地說:「我們的優點可能就是沒有這行業的包袱,以過來人經驗覺得不可以碰的,我們用120%的努力全力以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5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