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遠景勾勒 機器人能成照顧幫手?

未來遠景勾勒  機器人能成照顧幫手?
2020/08/31
作者/專欄

阿嬤在浴室滑倒爬不起來,機器人立刻撥電話給家屬,及時協助送醫。隨著感測、移動技術升級及物聯網設備的整合,這般照顧情境未來可能出現在每人家中。機器人應用不只侷限於迎賓、遊戲,更能實質協助銀髮照顧。近期工研院針對獨居老人照顧情境,設計出「PECOLA 樂齡陪伴機器人」,創新設計獲得2020 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創新獎。

整合感測紀錄、分析跟通訊

PECOLA 藉由多重感測與AI 技術,除了常見影像與視訊功能外,可拍照記錄長輩的用膳狀況與胃口分析,亦內建聽音分析判讀長輩情緒變化,若長輩突然發出大幅度聲量時, 會啟動緊急視訊雙向功能,子女或照顧者能夠及時連線關心。

PECOLA 也會跟著走動,判讀長輩的活動狀況,發生意外時即時報知家屬。此外,內建深蹲與間歇性的走步運動教學影片,可帶長輩天天運動。晚上長輩入睡時,還會陪在床邊,透過WiFi 收集長輩睡眠翻身、呼吸擾動與心跳數據,判讀長輩睡得是否安穩。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副經理陳瑞文表示,目前PECOLA 已在國內安養中心、醫院與居家進行驗證,初期收集長輩生理數據和使用者經驗, 之後會將數據應用於智能判讀以優化現行模組。

價格是否親民? 機器人應用困境

機器人未來會取代照顧人力成為居家照顧幫手嗎?專研機器人開發、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楊谷洋擔憂,機器人無法補足「人性」,就算技術到位,人類未必想接受它的協助。而當台灣的照顧人力尚未急迫到需要機器人協助時,國內廠商投入開發的意願較低。

輔具代理商沛得適總經理陳英宗則認為,協助轉移位的照護型機器人較昂貴,尚無法大量普及;而陪伴型機器人市場接受度高、製作成本也相對低,可善用內建聲音與攝影機感測,辨認情緒及模擬肢體動作,發揮陪伴與互動效果。

「機器人進到家裡就死掉了!」楊谷洋也提醒,居家是不斷變動的環境,傢俱擺設、人員都是隨機移動的,這對機器人感測和活動形成挑戰,家中陳設必須因應機器人調整, 才能增加機器人導入的機會,當然價格也需要親民才行。技術、導入環境、社會觀念等一切都到位,才有可能迎向機器人新時代。

更多內容,請看第八期創新長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