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服新轉機|合作照顧 伯拉罕實踐社區共生夢

居服新轉機|合作照顧 伯拉罕實踐社區共生夢
2021/07/04
作者/專欄

奔馳在大安溪畔是林依瑩的日常,卸下台中市副市長後,現在肩負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一職。她接受照顧服務員訓練,投入醫療長照資源匱乏的台中市和平區,目前已有超過50名居服員與她並肩作戰,服務區域廣及大安溪、大甲溪沿岸8 個原住民部落以及台中山區。

「我一個人排班有限,但(大家)受訓後就可以照顧。這裡有多少需要照顧的長輩,就有多少工作機會!」林依瑩發現,921大地震後部落裡不少人接受照服員訓練,但各部落文化健康站僅有4 個工作職缺,不少人有一身技術,卻欠缺領導者組織投入,這讓林依瑩起心動念,要做一個兼顧照顧長輩、帶動年輕人返鄉就業的夢。

以合作社落實經濟自主

林依瑩先加入洪幸雪居家護理所,負責和平區的業務,也一邊學習如何服務與管理,結束階段性任務後,2019 年底於和平成立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在居服市場中,共同分潤的合作社模式受到不少新單位青睞,但林依瑩的著眼點則不同,「我也可能會搬離部落,為了讓部落自給,合作社是最好的方式。」大學時就讀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的她,深知合作社經營不易,但卻能讓部落真正落實自主經營。

理想說得容易,但執行卻必須仰賴不斷教育,光是加入合作社繳納最少3 千元的股金,就引發居服員不小反彈。去年底盈餘結算共160 萬元,按照社員服務時數、交易額高低分配,最高分配到4 萬元。「做過一次分配後,都瞭解了!原本不繳錢的,現在都說要付30 萬(股金)。」林依瑩笑,大家忽然都理解了「社員就是老闆」的真意。

不僅分潤,社員同樣得參與經營,例如共同討論人事薪資制度時,社員們希望服務薪水的拆帳比例能再提高一些,而林依瑩也提醒社員們,拆帳高意味著將減少年末分潤,一步步累積社員對於成本管理的知識。

目前,伯拉罕服務超過100 名個案,去年營業額來到1,600 萬元,居服員平均月薪來到4、5 萬元,著實改善不少人的經濟困境。林依瑩說,合作社也協助債務協商,讓不少返鄉就業的年輕人還清了債務。

24 小時All in One 照顧

伯拉罕的另一項特色,則是「24 小時All in One」的照顧,讓他們成功協助好幾名術後出院、重症的阿公阿嬤,不用入住機構,也能在熟悉的家及社區接受居家醫療與照顧服務,協助氣切的阿公拔管、截肢阿嬤也能上教會。

林依瑩解釋「All in One」的特色,在個案出院前,團隊先到醫院對接,包括用藥、營養、傷口處理等,甚至能改變醫療決策。結合醫療、護理等跨專業,伯拉罕讓出院銜接更為無縫接軌。

「我曾在市府推動『陪出院』計畫,見識到跨專業那麼厲害!」林依瑩睜大眼睛地回憶,2017 年,時任副市長的她找來願意參與實驗的長照單位,從出院前就規劃護理、照服、用藥、交通服務等項目,讓長輩出院後無縫銜接。為了因應剛出院的高密度照顧需求,護理師甚至能每天2 至3 次到家更換傷口,除了醫事專業的協助,照服員落實於日常照顧也很重要,成效相當卓越。

當時長照2.0 尚未上路,此實驗模式也嘗試設計「包裹式」給付,由公益彩券回饋金支付,最高可以讓失能8 級的長輩使用3 萬元的費用,若不足則由個案自費,但實驗結果顯示自費金額並不多。

有了這樣良好的經驗,林依瑩更肯認跨專業高密度復能的重要性,在伯拉罕推行「24 小時All in One」模式。先前協助一位后里的氣切阿公,不僅出院兩個月後拔管,最近還能爬山,總共接受2 個月服務,一個月自費8 萬元,加上3.6 萬長照給付,換算起來,比24 小時全天使用長照服務的費用低,但卻能獲得比外籍看護工照顧更好的品質。考量到部落有些長輩是經濟弱勢,或者無法符合長照資格,以「志工時間銀行」建立互助系統,居服員的服務可累計志工時數,當自己或親友需要時,便能兌換,也可給需要者使用。

伯拉罕的經驗相當珍貴,「很多人說部落偏鄉是特殊環境,但其實是有沒有決心這麼做。」林依瑩認為伯拉罕不是特例,最近也開放其他單位前來見習,更與理念相同的單位共組「金照顧聯盟」,希望能複製24 小時All in One跨專業照顧模式,擴大居家服務的應用可能,照顧到更多需要的長輩。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3期創新照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