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情報
焦點話題
照顧科技
照顧現場
政策觀察站
國際瞭望台
高齡者住宅
財經點線面
經營管理補給站
銀髮食代最前線
創新觀點
專欄一覽
投書分享
照顧書庫
編輯視野
多元照顧
產品/供應商
供應商一覽
產品一覽
產品專題
展會
活動
雜誌/出版品
雜誌一覽
出版品介紹
產業情報
焦點話題
照顧科技
照顧現場
政策觀察站
國際瞭望台
高齡者住宅
財經點線面
經營管理補給站
銀髮食代最前線
創新觀點
專欄一覽
投書分享
照顧書庫
編輯視野
多元照顧
產品/供應商
供應商一覽
產品一覽
產品專題
展會
活動
雜誌/出版品
雜誌一覽
出版品介紹
會員登入
全站搜尋
‹
›
專欄
首頁
專欄
音樂
.
音樂治療
【賴香芸專欄】不只是娛樂,音樂如何在長照中發揮真正的療癒力?
一如往常,音樂治療師需先對新承接的高齡團體進行了解,我們藉由醫療會議蒐集資訊、凝聚共識、商討執行策略與治療目標、特殊個案處置流程、課程的檢討與修正,讓課程精準介入以提升執行成效。音樂治療不該是一堂熱鬧的音樂律動課,治療師對於每一個環節、每一次課程所形成的團體氛圍與需要,都要有極高的敏銳度與即時調整課程內容及目標的能力。
【涂心寧專欄】居家照顧服務急迫性發展的關鍵議題
長照10年計畫2.0(2017-2026)的實施策略,包括建立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補助效能與彈性等。在重要績效指標提到,居家服務(簡稱居服)2017年服務8萬5,968人,每年至少成長7%,至2026年居服單位預計達到392家。截至2023年底,使用者為33萬5,289人,達估算人數2.6倍、居服單位2,002家達預估的5.1倍。另截至2023年居服使用人數佔長照服務人數的66.4%,居服滿意度96.8%更高居首位。
護理師
.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
【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專欄】用愛與專業築起康復的橋梁,PAC與你同行,找回康復之路
文/葉蕙蓁(童綜合醫院護理部腦中風個案管理師)、胡靜文(童綜合醫院護理部副主任、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護理事業輔導委員會委員) 一向不菸不酒,無慢性疾病年僅37歲的李先生,某天突然左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家人驚覺異狀後立即將李先生送醫。經檢查後確診為出血性腦中風,之後轉入加護病房治療,在加護病房裡,李先生雖然神智清楚,但無法控制的身體讓李先生感到沮喪,內心充滿無助。
生命故事
.
藝術輔療
【康思云專欄】綠色A菜、紅色旗袍 藝術輔療用色彩開啟嶄新對話
「老師,長輩常跟我說同一段重複的故事,每次聽我都會背了…要怎麼樣才能和長輩聊出新的話題呀?」
死亡哲學
.
AI
【蔡長穎專欄】向莊子、海德格學生死 生命教育如何體現在生活中?
↑結合「藝術」、「芳香」與「音樂」,建置南華大學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做為生命教育體驗與學習場域。(圖片來源/南華大學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網站) 時間如流水,從來不等人。時光荏苒,人生短短不過三萬天,歲月這把刀,刀刀催人老,人總在不知不覺中變老。短短數十寒暑,生死皆是被動的,人生看似有很多選擇,其實往往沒得選,可不管怎樣,這一生也過來了。年齡漸長後才明白,好好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或是找到心靈的歸屬,去探索去追尋。認真對待每一天,安詳地度過晚年。
運動
.
失智
【台灣護理學會專欄】方塊踏步運動 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
文/曾令君 台灣護理學會第34屆長期照顧委員會委員、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主任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報告,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預估至2070年將達43.6%,人口老化問題將持續嚴重衝擊台灣社會。
用藥管理
.
高齡用藥
【羅雅貞專欄】提升居服員協助用藥能力 照護品質更加分
隨著人口老化與慢性病盛行,許多長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居服員若能有專業的訓練及在服務前預先準備,不僅能在陪診長照個案時,幫助醫師了解長者的健康狀況,更精準開立處方,降低用藥風險,同時也協助長者正確服藥,確保用藥安全與效果。
科技設備
.
口腔照護
【台灣口腔照護協會專欄】住宿機構口腔照護大進化!科技如何守護長者口腔健康?
編按:住宿機構的科技應用不僅能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也能為照護人員提供更精確的支援。其中,口腔照護一直是容易被忽略的環節,然而,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影響營養攝取、感染風險,甚至與長者常見的肺炎發生率密切相關。隨著AR、VR學習系統、口腔照護管理平台、生理數據檢測技術等數位工具的發展,住宿機構的口腔照護也逐步邁向智慧化。從潔牙訓練到口腔健康監測,甚至未來機器人輔助口腔清潔,科技也能讓口腔照護變得更全面、更有效。 文/邱耀章 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 人口老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台灣自不可能倖免於外,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失能人口自然而然的也隨著增加,延伸出來的問題也逐漸浮出台面而備受重視,從最基本的人力不足、訓練不足而延伸出照護品質、照護效率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反覆的re-cycle互相影響,更遑論我們照護必須是讓我們的對象群更健康,也因此更必須朝著預防保健的方向去發展,以達成縮短健康餘命與壽命之間落差的終極目標。
1
2
3
4
5
6
More